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为道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阿诺

NEX-5N 不玩儿转接有点儿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NEX-5 配合的几支镜头分别是:福伦达的 VM15mm/F4.5,福伦达的 VM35mm/F1.2 II,徕卡的 M50mm/F0.95,徕卡的 M70mm/F2.0。其中可称得上与 NEX-5 绝配的是前两支,VM15mm/F4.5 和 VM35mm/F1.2 II,视角相当与全幅的 22mm 和 52mm,搭配着用已能应付大部分场景。这两支镜头的全开光圈的成像质量都非常高,再加上 NEX-5 优异的高感,晚上拍摄也毫无问题。而且,这两支镜头的最近拍摄距离分别是 30cm 和 50cm,均优于普通旁轴镜头的 70cm。

  不过,从胶片年代开始,福伦达镜头的表现即色调偏冷、色彩偏平淡,微反差也不如徕卡细腻,故显“干涩”,两代 VM35/1.2 在其中的表现属上佳,且焦外甚至比徕卡更佳(徕卡镜头的焦外多有所谓的“二线性”,其中优劣另有争执,不在此赘述),特别二代,因全开表现及最近对焦距离两个因素,非常均衡,使其成为非常值得拥有的一支镜头。

  与之相比,VM15/4.5 和 VM12/5.6 两支广角镜头,显得更加“干涩”些,特别顺光场景,若是逆光,此两支镜头反而有上佳表现,不仅抗眩光能力一流,反差表现也非常得当,这算是镜头的秉性脾气了,善用则易出彩。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徕卡镜头多为吃光严重,但是弱光时表现出色,与福伦达刚好相反,我用过的福伦达遇逆光、强烈点光源时表现出色,但弱光时表现显得平常。这似乎与整体反差与微反差的策略不同有关,徕卡镜头往往整体反差寻常但微反差细腻出色,福伦达与之相反。

  而微反差似乎又与镜头的整体锐度相关,老的徕卡镜头并不是一味强调整体锐度表现,微反差却极其均衡出色,因此,色彩厚重、层次丰富,细腻、油润。现代镜头的设计则更多侧重于锐度、反差,包括徕卡自己的新镜头亦是如此,镜头表现的均衡感由此下降,细节、表现力及独特性等方面皆有损失,少的是韵味,多的是千篇一律。

  VM15mm/F4.5 当光圈全开时,如果把焦点设定在 2 米,景深大约从 0.7 米至 无穷远,如果把光圈收到 F8,焦点设定在 1 米,景深大约从 0.5 米至 无穷远,大多数情况已经等同于全景深,如果把光圈收到 F16,则是真正的全景深了。无论用 VM15 拍风光或街头抓拍都非常好用。

  如果是白天街拍,我通常设置 ISO800,VM15/4.5 的光圈设为 5.6 或 8,焦点设置为 1 米左右,并使速度尽量大于 1/200 秒,以方便抓拍行走中的路人。如果对速度要求不高,则设置 ISO 自动,用尽量低的感光度保证画面细腻。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VM15mm/F4.5 ,一代,最近对焦距离 0.3m,没有联动测距,在 M6 上使用时需要估焦+超焦距拍摄,在 NEX-5 上则除了与 M6 相同的方式外,还可精细对焦,再加上腰平取景,街拍时非常好用,是那种发现目标后贴上去行刺的感受。

  VM15mm/F4.5 与 SONY 的 E16/2.8 相比,最大的区别在操作性上,E16 就是个 DC 上普通 AF 镜头的操作感受,而 VM15 的超焦距非常好用,多数场景根本不需要对焦,比任何 AF 都要便捷都要快。当然,其它方面的区别也很大,比如成像,比如眩光,比如光圈叶片。在 NEX-5N 出色的高感表现配合下,VM15 的实用性很高。
59_01175802_1.jpg
59_01175733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VM35mm/F1.2 II 在 NEX-5 上相当于 F1.2 的标头。与上一代相比,最大的变化有三:最大光圈解像度提升至少一档、最近拍摄距离缩小 20cm 为 0.5m、抗眩光能力明显加强,最大光圈时迎着阳光拍摄已毫无惧色,缩小光圈后,VM35/1.2 II 的十二片光圈叶所形成的十二星芒很好看。



  VM35/1.2 II 的整体风格有点儿类似新的 M50/0.95,全开时解析度就有非常出色的表现,而且焦外相当的漂亮,属于现代与传统结合的非常好的作品,不过价格贵得多,在日本买要十三万日元,比老版本贵出 50% 以上。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诺 于 2012-1-28 18:06 编辑

VM35/1.2 II 的遮光罩,用处不大,此镜头抗眩光力极强。建议使用尽量好的 UV,做保护用,比如 B&W 的超薄多层镀膜。另有一不使用遮光罩的原因, SONY 原厂的皮套,虽然质地稍欠佳,但紧凑实用,不带遮光罩的 VM35/1.2 II 使用皮套刚好,平时出门,不再需要其它包携带,一机一镜,轻便极致。



  用 M6+M50/1.0 一机一镜。用这样的配置进行拍摄,平实、从容、安静。Nikon 除了 58/1.2 以外没出过好标头,Canon 的 50/1.2 II 不及 VM35/1.2 II 的整体表现,如果你喜欢 50mm 的视角,NEX-5 和 VM35/1.2 II 的搭配是上上之选,决不该错过。
59_01175802_1.jpg
59_01175733_1.jpg
发表于 2012-1-28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VM12mm/F5.6,是福伦达另一支非常有特色的镜头,换算在 NEX-5N 上等效于 18mm 超广角,在福伦达的 VM 镜头里,VM12/5.6 的价格好像是现产产品中第二高的,仅次于 VM35/1.2 II,可见其在 VM 系列中的位置,算得上是精品了。


  x1fans 对这支头的描述为:超广角镜头很考究个人的把握能力,用 NEX 比 Leica 旁轴更合适的原因是可以通过 LCD 实时显示来随时调整构图和视角,所以比旁轴的盲拍更容易得到自己满意的片子。而且,超广角很合适低机位构图,用翻转后的 LCD 直接腰间甚至更低角度的取景很是方便。这就是 NEX 的优势了,终于不用为了拍个低角度爬在地上使用旁轴了。。。



12/5.6是太广了点,没有点好的前景和好的题材,真是不好掌握。所以,这是一只备用的镜头,极端情况下用。但是1256的性能,有点出乎我意料的,以前觉得这种镜头眩光和畸变肯定都没法看,现在看效果还真是不错,科技还是进步了阿,这要搁20年前,这就是横空出世一只大牛广角啊!
59_0117580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Leica Summicron M-75/2.0 和 Summilux M-75/1.4 以及 Summicron M-90/2.0 AA 对比,有很明显的数码优化改进,徕卡的新镜头都改善了全开的解像力。75/2.0 的镜身与上述两位兄长相比小巧很多,最近对焦距离缩短至 0.7 米,挂在奶昔上很匀称,全开成像完美,焦点处细致入微,焦外十分迷人。

  对 75/2.0 有两点不满,一是调焦环阻尼过小,虽然有利于快速调焦,但挂在机身上镜头向下时,镜头会因重力原因主动伸长;二是抗眩光能力较差。徕卡镜头的抗眩光能力多数较差,镜头里只有 M-24/2.8 面对点光源毫无惧色,福伦达在这方面好不少。
59_01175802_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Leica Summicron M-28/2.0 可是徕卡传统与经典结合很好的一支头,Erwin Puts 对其极为推崇,除成像表现极佳以外,调焦环手感极好。热衷于在 M6 上挂机使用 M-50/1.0 而最终未上此头。


  在 NEX-5N 之上的 M-28/2 也非常好用,如同当年在 D200 上使用 28/1.4,等效为42mm,是个非常好用的视角。
 楼主| 发表于 2012-1-28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Aperture 和 LR 类似,不是单纯的图片调整软件,首先是面向摄影师的图片管理,这一点非常好用。

通常是把 RAW 文件做筛选后归类命名文件夹存储,然后把文件夹导入 Aperture 里做精选,在 Aperture 图库里只留下精选过的片子,然后再做调整。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命名和管理的文件夹相当于素材库,而 Aperture 的图库则相当于精选资料库,两者互为备份,且在 Aperture 中可以很方便的对片子进行多维分类管理:相簿、项目、地点、面孔、标签、关键字等。

  Aperture 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所有调整项均为无损的,既可以任意的反复修改,也能够方便的建立副本,比较不同修改的差异。

  Aperture 可以自由指定外部图像编辑器(比如 Photoshop),并且很方便的调用外部图像编辑器对照片做进一步的编辑处理,Aperture 会自动将传输给外部图像编辑器的中间文件(比如PSD)作为副本进行统一管理。

  Aperture 的调整润饰功能非常全面,在使用上直接而且方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道友

本版积分规则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 鄂ICP备12008421号-2 )

GMT+8, 2024-11-21 21:11 , Processed in 0.1432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