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两段文字先参考下:
我觉得改还是围绕平衡二字,打破平衡还是改变平衡
平衡也不等于5:5,如果你要10:0也是平衡的,但是过由不及啊
转:
排气系统回压原理
排气性能关键在于速度回压
虽然四行程引擎原本就是可完全燃烧的设计,但由於汽车的缸数多、各缸没有独排气管,同时还有噪音、空间、整体配置与量产成本等的考量,相形排气管只是单纯的消音及冷却排废气之用,於是就会有不够顺畅的问题产生,进而降低引擎的应有性能。所以与其形容改装排气管是在於增加马力,倒不如说是为了找回马力、发挥原本轮出较为适当。
排气管的通畅程度,也即是大家所熟知的「回压」一词,或可称背压、反压,简言之它就是排气管内部的阻力,此和巴蕉头设计、中段管径粗细、触媒总体长度、弯角、消音筒大小都有关联,同时直接反映在排气效能上。改装排气管的主要用意便是在于减低回压让吸排气的交琶更畅快,而这亦属于变相的延长气门重叠时间来增进肺活量,因此可以改变引擎的特性,从而提升高转域的反应和威力。
不过,减低回压这回事并不是说越低越好,因为假使排气过份无阻碍的话,中低转时混合气根本未燃烧完便被排出,扭力势必会牺牲掉,甚至当回油时管内压力变低,还有废气逆流回燃烧室的可能,所以一定的背压仍然是需要的。
排气管的改装应该算是改装的初步入门,也是比较简易的一环,有许多人认为改装排气管只有美观、排气声浪好听的效果而已,实际效用不大,甚至有些人认为光是更换尾段并没有 增进动力性能的效果。
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念,改装排气管不仅有美观、好听的“副作用”,最主要是确实有提升动力性能的效果,不过这其中牵扯到许多技术上的问题,改得好对于性能有相当大的助 益,改得不好反而让爱车性能衰退,这可说是“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排气不顺畅时,当转速愈高,排气回压也就愈大,这就像是当水管的出水口受阻时,管径内的压力也就跟着升高,这时引擎就无法如愿地将燃烧完成后的废气顺利排除干净,进而影 响进气效率,造成二次混合,而二次混合又造成燃烧所需的氧气不足,所以引擎输出就此受到影响,如此循环下去,生生不息.........应该说是恶性循环才是......
在排气管的改装上,最受争议的部份就在于回压
有一派人士认为,过低的回压会造成燃烧火焰直接冲出排气门,将排气气门烧毁,所以必须有适度的回压来抵挡排气门开启时所冲出的火焰,而且回压若是过低,亦会造成动力输出衰退的反效果;
另有一派人士则支持回压愈低愈好,排气会更顺畅,效果更好.........
管径大,消音气阻力小就能让排气顺畅吗?
事实上则不然。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在更换了未经详细计算的头、中、尾整段排气管之后,反而造成加速无力的窘状,这原因在于“ 顺畅”二字。
或许有人会问,都已经这么“通”了,为何还会不“顺畅”呢?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当排气管径过粗时,每一个排气的脉冲并无法填满整个管径,这时废气在管径内即 会形成乱流,排气反而不会顺畅。
同样地,为何排气管的改装有分着重中低速扭力或是高转速输出的不同改法,以同样的理论也可以说明,当管径大到一个程度时,需要有足够的排气量才能填满整个管径,所以这就 属于俗称着重高转速的改法,低速扭力则无法兼顾。
排气头段对于整体排气的效能而言,占了绝大部份的影响力,要达到顺畅的排气状态,在从每一缸的排气门至各缸排气管接合处必须都有等长的距离,因为每一汽缸的点火都有一定 的顺序,若各缸至接合处距离不等长时,每缸废气所跑的距离就不等长,因此在接合处会由于时间差而造成排气堵塞在一起,影响排气效能,但是原厂为了成本的考量,并不见得会 将每缸的排气距离拉成等长
所以当你的排气系统上有三元催化器、消音器、再加上不等长的排气头段,这无疑是雪上加霜,让动力输出大受影响。
如果你只是想要有较好听的排气声浪,那你只需更换尾段的消音器就可以了,附加的好处是顺便可以获得“一些”性能的提升,不过这“一些”的多寡则视原厂设计而定。
如果原厂 设计的中段消音器阻力不大,那光是更换尾段尾鼓你的爱车就可能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
汽车排气回压浅谈。非常容易理解,对改装排气的TX很有帮助。
首先,去麦当劳和珍珠奶茶等地方找两枝饮管,分别一粗一幼的。然后用尽全力去吹这两枝饮管。
你会发现有以下结果:
幼的饮管--全数吹出的时间长(慢),但气流流速快。
粗的饮管--全数吹出的时间短(快),但气流流速慢。
同样地.试试修剪同一粗幼的饮管试试,也有类似结果:
长的饮管--全数吹出的时间长(慢),但气流流速快。
短的饮管--全数吹出的时间短(快),但气流流速慢。
好了,可以看见粗幼长短对气流速度有关连的吧。
但气流速度的背后意义是什么呢?
还记得在中学时的物理课题"惯性定律"吗?
对了,就是气流的惯性,这才是重点。
气流的流速对气流的惯性影响是:
流速快--气流的惯性大。
流速慢--气流的惯性小。
但是,气流的惯性对引擎有什么用处呢?
先谈一下另一课题--"汽门重迭角"
汽门重迭角是指当排气完毕至入气开始这段时间,生死气valve是同时开启的。
其用处就是"利用排气时排出气流的惯性把空气从入气valve处引入,使残留在燃烧室中的废气可全数流走,使引擎的功率提升"
所以,气门重迭角的功效很在乎排气时的气流惯性。
而又要清楚一点,汽门重迭角是由cam控制的。
一般街车引擎在设计峰值马力时都会在转数较低的位置(省油和耐用),所以在这排气"量"小而又要维持一定的排气流速令气流惯性大的时候,使原装车的排气管多是幼长的类型。
而赛车引擎不同,它的峰值马力都是在高转区产生的(快cam),在排气"量"大的时候.由于它本身已有很大的流速所以用粗短的排气管才能配合(直出喉)。
一般人说N组排气管使车的低扭下降便是这原因。
因为他用了和引擎设定不配合的排气管(原装最好)
其实.惯性原理在进气方面也可看到的。
-原装用长的生气岐管,
-赛车用短的四喉直喷,
也是同一原理
回压是什么?不用说也理解了吧。
排气管的作用就是把废气从引擎燃烧室排出,其实通常人们都认为排气越畅顺越好,其实非也。如果真的是这样,赛车为什么要花时花费地利用人手打造一整套排气系统,还不如干脆不用排气管,那不就是最畅顺吗?
关于排气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要排气管就是为了发挥排气的惯性。
排气也有惯性!?
没错!其实引擎的排气由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排气的气浪是一波一波地排出的,大家把手放在排气管后就可以感觉到。如果排气管的直径较小,那么排出气浪的每一波都会在排气管内部形式较大的压力,当这一波起浪在排气管中开始向外排放时,对后一波气浪就会形成一个负压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回压。
这个回压的大小决定了引擎的最佳排气领域,如果回压越大,引擎在低转速的气浪由于受前一波起浪的影响,就会越快被前一波起浪的负压力吸出,也就是说排气效果越好,但是当引擎到达高转数时,由于排气管的直径较小,造成的就是排气管内的压力不但不能尽快吸出下一波气浪,反而对每一波浪的排出造成了相当的阻力,而且每一波起浪之间互相影响,造成排气不畅顺,从而降低了引擎的性能,这个时候,选用直径较大的排气管就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如果将排气管无限加大会造成什么后果!?最直接的就是引擎低转数时无法产生较大的回压,导致引擎效率降低,也就大家说得起步无力,但最坏的是当引擎高转数还是没有办法产生适当的回压,这个就是改装彻底失败的反面教材了。
说到这里其实如果是4汽缸的引擎,使用4条独立的排气管,排气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由于成本原因,没有多少车厂愿意这样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