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纳
发表于 2010-11-2 12:31
本帖最后由 赛纳 于 2010-11-2 14:11 编辑
正信的佛教是什么?
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慧、充满仁慈、充满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有言有行而且得到证明的教育,根据这种教育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然如此。几是对于一种道理或是一桩事物的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经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们所专有的,至于民间的正信,因受文化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影响,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观念中的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为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内容。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佛教三世因果文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后世果 今生作者是
善男信女至诚听 听念三世因果文 三世因果非小可 佛言真语实非轻
今世做官为何因 前世黄金装佛身 前世修来今世受 紫袍玉带佛前求
黄金装佛装自己 遮盖如来盖自身 莫说做官皆容易 前世不修何处来
骑马坐轿为何因 前世修桥补路人 穿绸穿缎为何因 前世施衣济穷人
有食有穿为何因 前世茶饭施贫人 无食无穿为何因 前世不舍半分文
高楼大厦为何因 前世造庵起凉亭 福禄具足为何因 前世施米寺庵门
相貌端严为何因 前世花果供佛前 聪明智慧为何因 前世诵经念佛人
贤妻美妇为何因 前世佛门多结缘 夫妻长寿为何因 前世幢幡供佛前
父母双全为何因 前世敬重孤独人 无父无母为何因 前世都是打鸟人
子孙健康为何因 前世开笼放鸟人 养子不成为何因 前世皆因溺婴身
儿女不孝为何因 前世填穴覆巢人 今生长寿为何因 前世买物放生灵
今生短命为何因 前世宰杀众生命 今生无妻为何因 前世偷奸谋人妻
今生守寡为何因 前世轻贱丈夫身 今生奴婢为何因 前世忘恩负义人
今生眼明为何因 前世舍油点佛灯 今生瞎眼为何因 前世指路不分明
今生缺口为何因 前世吹来佛前灯 今生聋哑为何因 前世恶口骂双亲
今生驼背为何因 前世耻笑拜佛人 今生拙手为何因 前世造业害旁人
今生跛脚为何因 前世拦路打劫人 今生牛马为何因 前世欠债不还人
今生猪狗为何因 前世皆因骗害人 今生多病为何因 前世杀生害命人
今生无病为何因 前世施药救病人 今生囚牢为何因 前世作恶害别人
今生饿死为何因 前世糟蹋五谷人 毒药死者为何因 前世药物毒众生
伶仃孤苦为何因 前世恶心侵算人 眷属欢笑为何因 前世扶助孤独人
今生疯癫为何因 前世酒肉逼僧人 今生吊死为何因 前世劫索在山林
鳏寡孤独为何因 前世狠心嫉妒人 雷打火烧为何因 大秤小斗不公平
蛇咬虎伤为何因 前世冤家对头人 万般自作还自受 地狱受苦怨何人
莫道因果无人见 远在儿孙近在身 不信吃斋多修积 但看眼前受福人
前世修善今享福 今生作恶后沉沦 有人毁谤因果文 后世堕落失人身
有人受持因果文 诸佛菩萨作证明 有人书写因果文 世代儿孙家道兴
有人顶带因果文 凶灾横祸不临身 有人讲说因果文 生生世世得聪明
有人高唱因果文 来生为人受恭敬 有人印送因果文 富贵荣华报来生
有人顶礼因果文 事事件件皆称心 有人深信因果文 同生西方极乐人
三世因果说不尽 龙天不亏善心人 大众发心广劝化 印送此经吉星临
一人传十十传百 明因识果做善人 人人向善家家乐 移风易俗永太平
想一想
今日不知明日事 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 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 争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 忧什么 岂有人无得运时 急什么 人世难逢笑开口 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 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 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 悭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 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 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 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 傲什么 他家富贵因缘定 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 怨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 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 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 结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 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 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 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 辩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 诮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 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 卜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 忙什么
十来偈
端正者忍辱中来 贫穷者悭贪中来 高位者礼拜中来 下贱者骄慢中来
喑哑者诽谤中来 盲聋者不信中来 长寿者慈悲中来 短命者杀生中来
诸根不具者破戒中来 六根具足者持戒中来
心地和命运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赛纳
发表于 2010-11-2 14:47
本帖最后由 赛纳 于 2010-11-7 11:26 编辑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 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 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 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 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 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事由来多缺陷 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 退让三分也无妨 春日才看杨柳绿 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 富贵还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谁替得 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 天自从容定主张 诌曲贪瞋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 蚕为丝多命早亡 一剂养神平胃散 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 死后空留手一双 悲欢离合朝朝闹 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 百年浑是戏文场 顷刻一声锣鼓歇 不知何处是家乡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体道难 杂念不除总是闲 世事尘劳常挂碍 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 信愿全无总是闲 净戒不持空费力 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 不断尘劳总是闲 情性攀缘空费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 侮慢师尊总是闲 自大贡高空费力 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 不下功夫总是闲 能信不行空费力 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 不肯修行总是闲 身在关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难 心口不一总是闲 口念弥陀心散乱 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 意不虔诚总是闲 五体虚悬空费力 骷髅磕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 口诵不解总是闲 能解不依空费力 日诵万卷也徒然
息三得福 息忍 息让 息气
他人气我我不气 我的心中有主意 君子量大同天地 好坏事物包在里
小人量小不客人 常常气人气自己 世间事物般般有 岂能尽如我心意
弥勒菩萨笑哈哈 大着肚子装天地
他人若骂我 当着小儿戏 高骂上了天 低骂入了地 我若真该骂 给我好教意 我若无那事 他是骂自己
吃亏天赐福 让人懂道理 若不学忍让 气上又加气 因气得了病 罪苦无人替 多少英雄汉 因气亡了命
想到死亡时 其事过得去 他人来气我 我偏不生气 一句阿弥陀 万病皆化去
学佛忍辱波罗密 念佛往生极乐去 念佛好 念佛好 念佛戒烦恼
念佛得长寿 念佛罪业消 念佛开智慧 念佛得解脱 念佛成佛道 持戒修佛道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品德高 爱国家 爱佛教 利乐有情类 不堕三恶道 念佛好 念佛好
念佛就是随身宝 若不学念佛 难免三恶道 任有金银如山高 死去难带一分毫 若不学念佛
死生何日了 一人能念佛 一人能成道 一家能念佛 一家能和好 人人能念佛 天下太平了
念佛功夫深 品位登的高 念佛要观想 佛光头上照 念念不忘阿弥陀佛
赛纳
发表于 2010-11-7 14:10
本帖最后由 赛纳 于 2010-11-7 22:31 编辑
浅谈因果规律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业〉就是指一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后果。因就是业,果就是报。
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他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受报的。要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其实,怎样的善得怎样的福报;怎样的恶,得怎样的苦报,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佛说:〈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罗;犯上品十恶者落地狱,中品十恶者堕饿鬼,下品十恶者沦畜道。〉说明十善十恶是六道轮回形成的业因,六道轮回则是十善十恶应得的果报,人生本是业果的相续,而〈来先去后作主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便是因果业报的主体,它把一个人前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带到现世来,又把今世所造作的善恶业带到后世去,阿赖耶识,意译藏识,它含藏诸法的种子,好像储存各种信息一样,由业因到果报,由果报到业因,生灭流转,轮回不息,人生的苦乐,世运的盛衰,都是业力所招感。所以佛说:〈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说〈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会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业因,也不会得相应的结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虚弃,果无浪得。正如《涅槃经矫陈品》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世间法是如此,出世法也是如此。
因果规律并不是佛陀所规定或制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规律,佛陀只不过把它揭示出来罢了。印光法师说:〈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因果之外。〉可见连诸佛菩萨,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况我们凡夫,不管你信与不信都要受到因果规律的制约。
因果贯通三世:有些人看见好人受恶报,恶人得福报,便怀疑佛法,这是由于不明白因果贯通三世的道理。佛经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说明我们今生所受的善恶果报,都是自己所种的业因,是自种因自受果,而现前身口意三业时时造作的业因,又正是自己未来应受的果报,前因后果,循环不断,也没有丝毫差错。经中又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百千劫〉是很遥远的时候,〈所作业〉是自己所种的远因,远在百千劫前种的业因,并不会自行消失。〈因缘会于遇时〉指现在因缘成熟,〈果报还自受〉还得自食其果,关于果报的迟早,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现报:即现在做善事,现在享福报;现在作坏事,现在受恶报。(二)生报:即今生作善作恶,来世受福报苦报。(三)后报:即现在作善作恶,到第二世、第三世,乃至百千万亿劫后,才受善报恶报。后报虽然早迟不定,但只要种下业因,没有不受果报的,所以说:〈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为什么恶人会获福报呢?这是由于他过去生中培植的善根深厚,现在因缘又成熟,因此享福报,如果他今生不作恶事,福报就更好。至于他今生所种的恶因,也不会自行消失,将来因缘会遇时,必然会受应得恶报。如像富贵人家的子弟,吃喝嫖赌,任意挥霍,没有受饥寒,这是因为家底很厚的原故,不过照这样乱花下去,纵有百万财产,终有一天会倾家荡产的,至于,善人遭受恶报,这是由于他过去所造的罪业深重,而现在因缘(条件)已熟,所以先受恶报。如果他今生不行善,恶报会更重;另一方面,他今生所种下的善因,也并没有消失,未来必定会受相应的福报。如像一个重罪犯人,没有被立即处死,他有悔改,立了功,但是功小罪大,不能完全赦免,只是将重判改判轻刑。如能继续立功;积累的功劳又多又大,则不仅全部赦免其旧罪,而且还会受到奖赏,受到重用,获福致贵。唐代玄奘三藏的皈依师父、印度高僧戒贤法师,是那烂陀寺住持,戒行精严,德望很高,他一次患很痛苦的病,甚至无法忍受,准备绝食而死,这时得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开示说:〈因为你在过去生中,曾经多次做国王,作过不少危害人民的罪恶,本来应该长期堕地狱受恶报。由于你今生努力弘法度生,所以才受这点世间的小苦,来抵消长劫堕落地狱的大苦。你应当忍受,并恳切忏悔,病苦自能消除。〉戒贤法师依照办理,后来疾病全愈。这种事假使不明白是过去种的因,人们可能会说戒贤并不是得道高僧,或者说这种大修行人,还患这么痛苦的病,佛法有什么灵验和利益呢?其实三世因果,错综复杂,有的是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有的则是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这点必须了解。
转变全由心念:因果是活泼的贯串一切事理的,决不是庸俗的〈宿命论〉和死板的〈定命论〉。例如,现在是过去的〈果〉。同时又是未来的〈因〉。业因即随时变迁,果报自然也能随时转变。人们所常说的〈命运〉。实际就是业因果报。弄清因果的道理,才明白〈命〉、〈相〉之所以然。从十二因缘的道理解释,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做〈报身〉。一个人相貌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富,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命享用的厚薄,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也丰富满足;正报无福,依报也是困窘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全是自作自受。一个人的〈命〉和〈相〉正是这些业因果报的体现。佛法从根本上揭示了〈命〉和〈相〉算也是这样,不算也是这样,只有从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因〉,才能转变未来的〈果〉。转变的关键又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心念,因为一切唯心造。心既能造业,也能转业。即是〈转变由心〉的道理。如果只是〈知命〉、〈安命〉,还是消极的,无益的;必须改造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的未来,才是积极的,有益的。所谓〈相随心转〉;〈境随心转〉,〈命自己立〉,〈福自己求〉,以及〈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都是说明这个道理。六祖慧能大师也曾说:〈一切福田离不开自己的心。能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是没有得不到感通的〉。从古到今许多事实以及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都反复证明这些道理是真实不虚的。明代人袁了凡被云南孔先生推算终身命运,某年考试中第几名,某年当贡生,某年做知县,都一一应验,因此确信,人生一切遭遇,全是命中注定,自己丝毫无能为力,后来,遇见高僧云谷禅师告诉他,方才懂得命运既是有一定的,又是能够改造的。便从此立志造命,广积阴德。每天记〈功过格〉,严格检查言行心念;并有诵持经咒,以求感通。从这以后,孔先生所算的命,全不验了。孔先生算他寿命只有五十三岁,没有儿子。结果他活到了七十多岁,不但有儿了,并且很成才。晚年他将自己一生改造命运的经验和体会,写成了〈了凡家训〉(现名《命运的选择》),来教育后人。我们要想创造未来的幸福,掌握自己的命运,首先必须〈深信因果〉。(《无量寿经》语),因为世尊在〈顿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之后,到各处说法度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总括说一句:不外因果报应四字而已。所以,修学佛法的人,要深信善恶的因果律,知见才算正确;否则,若不深信佛语的善恶因果律,那就叫做邪知邪见了。〉〈定因老法师讲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义》第一七六面)只有在深信因果的基础上,才能自觉地止恶行善,戒杀盗淫,不种恶因,勤修十善,广种善因。这样既能转变并消除过去的罪业,又能培植现在和未来的福德。这是一条正确的做人处事之道,也是自利利他有益于社会国家之道,就从更高的要求来讲,我们修行佛法的人,真人了生死,生净土,度众生,成佛道,也必须从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做起。
大宝积经
因缘会遇时命 果报还自受 假使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华严经
一切诸果 皆从因起 一切诸报 皆从业起
涅槃经
三世因果 循环不失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法句经
至其善熟 必受其福 祯祥见祸 其善未熟 至其恶熟 自受罪酷 妖孽见福 其恶未熟
说无垢称经
无我无作无受者 善恶业报亦不失 佛法不有亦不无 一切皆待因缘立
赛纳
发表于 2010-11-7 23:07
本帖最后由 赛纳 于 2010-11-8 14:36 编辑
何谓因果报应与因果律
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的一套因果理论,内容不尽相同,对某些事情的观点,甚至存在着相当大的歧异。由于佛教对于因果报应有一套圆满而透彻的看法,本书将依照它的理论,做为探讨因果的根据。
佛法中的因果理论,内容很广。本书所要讨论的因果报应,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简单的说,“因果报应”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就是因果报应的一套规则与定律。详细说,属于恶的行为主要的有“十恶”、“五逆”。每种恶行,各有它应受的恶报,而且依照恶行的轻重而有差别:做“十恶”最重的,死后入地狱受苦:中等程度的,死后转生为畜生受苦;较轻程度的,死后生为饿鬼受苦。当受完上面苦报后,再出生为人时,则分别受下面的果报:
(一)杀生:会得多病、残疾、短命、多祸殃、骨肉分离等果报。(将人或动物直接或间接加以杀害,属于杀生恶行;若加以刑打、虐待、伤害,则属类似于杀生的恶行,得类似果报)。
(二)偷盗:贫穷;或财产与他人共有,无法自由支配。(凡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财物,未经同意擅自取用或侵占即是偷盗)。
(三)邪淫:配偶不善良、不忠贞,或妻子受人拐骗奸淫,得不到满意的眷属。(乱搞男女关系以及从事与色情有关的行业都属邪淫恶行。)
(四)妄语:得到受人诽谤、欺骗之果报。(说谎、作伪证、不守信都犯妄语罪。)
(五)绮语:说的话别人不信任、不接受,说话不清。(说黄色邪淫的话,使人想入非非,谓之绮语)。
(六)两舌:眷属背离、亲族弊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即是两舌。)
(七)恶口:常受人恶声相向、多诉讼纷争。(用凶暴或恶毒的话骂人即恶口。)
(八)贪欲:心不知足、多欲无厌。(贪求财色名利各种享受,迷恋不舍,谓之贪。)
(九)瞑恚:常受人说长论短,常受人扰而烦恼,或被陷害。(稍不知意就生气怨恨即是恚)。
(十)痴:生在充满邪见的家庭、生在偏僻缺乏佛法与文明的地方,心谄曲、好奉承巴结、使诡计。(痴是指邪见、不信因果。)
十恶之外,五逆是更重的恶行,其中一项是“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它的果报是应入最苦的无间地狱受无量久远的大苦报,其它各种恶行各有应受恶报,名目繁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
属于善的行为主要的是“十善”:(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贪欲(九)不瞋恚(十)不痴。
能实行十善,得到的果报正好与行十恶者相反。程度重的死后生于天上享天福;程度轻的死后再出生为人。以前能行不杀者,再出生为人时,可得到健康、少病、长寿的善报:修其余善行者,各享应得的善报。
人生二十最
第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般人总是把对自己不友好的人,当成是自己的敌人,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因为外面的敌人容易了解、容易防备,反而是自己不容易认识自己,不容易明白,不容易控制处理。我们对自己的贪欲往往禁止不了,脾气、嗔恨也化解不了,于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敌人、处处招愆怨、惹灾祸,所以人生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
第二、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是血肉之躯,身体上难免会有老、病、死。其实心理上的毛病更大,心理上的毛病是什么?是自私。人由于自私,不能扩大心量,不能进步成就,不能升华自己,所以一个人除了注意保健,使之无病无痛以外,还要把心理上自私的毛病治好。
第三、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没有钱、没有势,也不是没有地位、没有职业等等。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不明理,不能认清世间的一切因缘、因果,这时人生最大的悲哀。
第四、人生最大的错误是邪见——一般人犯了错误,如果是事情上的错误,还可以改正。最大的错误就是邪见,也就是思想上有了误解,认识上有了偏差,不但不知道自明自正,而且还自以为是,这是现代社会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是很可怕。
第五、人生最大的失败是骄傲——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一人人如果自高自大、贡高我慢。不管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所以骄傲、我慢是人生最大的失败。
第六、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有人说,世间充满伤悲苦恼,因为娑婆世界本来就是堪忍的世界,所以充满烦恼、痛苦。什么是最大的痛苦呢?有人说饥饿,有人说是情爱,其实真正的烦恼痛苦是欲望。譬如我们对于钱财、美色、饮食的欲望,对于权利、名位的欲望,凡是与我有关系的都希望拥有。因此欲望一生,当这些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生起了烦恼。所以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
第七、人生最大的无明是怨尤——无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理。因为不明理所以遇到不如意时就怨天尤人,上怨苍天不保佑,下尤世人不帮忙。对眷属、朋友、国家、社会都怨尤。甚至烦恼怨恨的时候,拿起家里的茶杯桌椅来摔,这就是人生最大的无明。他不怪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怨眷属,怨朋友,拿桌椅、茶杯出气,真是何苦。
第八、人生最大的忧虑是生死——生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也是最大的忧虑。生时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一旦无常来临,又恐慌事业、爱情、财富都将转眼成空,所以不管生时、死时、随时忧心忡忡,生死真是人生最大的忧虑。
第九、人生最大的过失是侵犯——我们最大的过失,就是侵犯人家的生命、财富,侵犯人家的名节。所谓:杀盗邪淫,恶莫大焉。
第十、人生最大的困扰是是非——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是非让我们感到苦恼,但是所谓[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不听是非、不传是非,何必争来挑去,徒增苦恼!
第十一、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个人最大的美德,不是长得很漂亮,也不是拥有很多财富、拥有很多的才能,人生最大的美德是慈悲。所以宁可没有才干、没有学问,但是不能没有慈悲,慈悲心是人生最重要的美德。
第十二、人生最大的勇敢是认错——人要有勇气,勇气不是跟人家打架、殴斗,也不是跟人家争执、计较,最大的勇气是自我认错、觉得我不应该说这一句话,我不应该做这一件事,我不应该妨碍你,能忏悔认错的人,才是最大的勇气者。
第十三、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什么是最大的收获呢?要能满足,你不满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狱,假如你满足,地狱也如天堂。所以满足是最大的收获。
第十四、人生最大的能源是信仰——我们常说要开发能源,能源不一定是指山中的矿产、海底的珍宝,也不一定是天然气、太阳能,人生最大的能源是我们的信仰。因为信仰里面有财富、有功德、有宝藏。
第十五、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贫穷?贫穷的人是随时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富有的人则是心存感谢,时时想要施予别人。所以一个人能够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拥有者了。
第十六、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量个有修养的人。什么是最大的修养呢?就是宽容。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待人要宽厚、要包容,不管别人待你好与不好,都能谅解,都能包容,这是人生最大的修养。
第十七、人生最大的本钱是尊严——人这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尊严。为此什么都可以牺牲,但是在牺牲折磨的最后关头还是要保留最后的一点尊严。所以每一个对自己做人的尊严,要重视它,要保有它。
第十八、人生最大的欢喜是法乐——一般人总是从外在的物欲感官上寻求快乐。譬如一句赞美的话,就欢喜半天,但是赞美的欢喜一下就过去了;希望得到金钱的欢喜但是金钱如水流,霎时用尽;希望得到旅行的欢喜,但是千里万里眨眼过去,欢喜也会消失。唯有一种欢喜是永恒的,那就是法乐。法乐就是知识上、见解上、修行上、禅悦上的快乐,是能终身保存,永不逸失的。
第十九、人生最大的希望是平安——财富、名利是大家所热衷追求的。但是如果求得了财富、名利,却失去了平安,所谓平安就是富。
第二十、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我们经常要听到佛教徒动人要发心。到底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众。譬如我就一句话对大家有利益,做大一些事对大家有利益,我就去做,这就是发心利众。
南无阿弥陀佛
谨为施资及读诵受持 展转流通者回向偈曰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升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广结善缘 欢迎助印
助印善书——所作恶业,皆能消灭 助印善书——吉神拥护,逢凶化吉。
助印善书——远离恶道,受生善道。 助印善书——愚者转智,病者转健。
助印善书——立功立德,消灾延寿。 传阅善书——普传圣道,护持正法。
传阅善书——福神护持,横逆不侵。 传阅善书——举手之劳,度人万千。
传阅善书——如同参与,普化圣工。 传阅善书——消冤解结,福禄殊胜。
宣讲善书——好人好报,吉庆满门。 宣讲善书——积福积德,鬼神卫护。
宣讲善书——开慧启智,聪明利根。 宣讲善书——常遇善缘,吉祥如意。
宣讲善书——弘扬正法,功德无量。
赛纳
发表于 2010-11-10 12:34
至此《玉历宝钞》已上传完毕(与太太合作上传,主要是她传的),我不是在宣扬迷信但我认为《玉历宝钞》揭示了太多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谜团和现象,也昭示了行善积德和助人为乐为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善恶有报是对人的一种行为约束。
xfs~
发表于 2010-11-10 13:08
行善积德和助人为乐为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善恶有报是对人的一种行为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