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为道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ilovett

从富康后悬架构造——看其设计缺陷 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lovett 于 2009-1-21 19:10 发表 [url=http://chinway.com.cn/bbs/redirect.php?
从富康后悬架构造——看其设计缺陷
  后悬架的构造:
  为纵向拖臂横置双扭杆式独立悬挂,由两个横置的扭力杆和两个双向作用式液力减震器组成。(同意)
  它与普通单纵臂式独立悬架的结构不同,它的两侧车轮不是各自独立地与车身弹性连接。(不同意,与上述结论矛盾。其实是两侧车轮是各自独立地与车身弹性连接。注:不要被“后轴管”的存在误导)
  富康后桥异响,最主要的祸根,也是设计上最大的缺陷是“稳定杆”在后桥管中是浮动的,可以轴向窜动。汽车在行驶中“稳定杆”往往会将两端“稳定杆摆臂(5mm厚钢板)顶弯,造成路上的泥水沙子进入桥管内,造成轴承及油封损坏。

   “ 它与普通单纵臂式独立悬架的结构不同,它的两侧车轮不是各自独立地与车身弹性连接,而是通过一个扭杆弹簧支撑架将后轴及弹性元件,横向稳定器联成一个整体,即富康轿车的后轴总成。”这句话他应该没完全理解,即“两侧车轮不是各自独立地与车身弹性连接”,而是通过后桥总成与车身上面的“自偏转弹性垫块”构成弹性连接,这样就构成两边后轮的随动(可以试想一下如何后轮独立的与车身连接,后轮随动会是什么效果?第一两边车轮不能同步;第二方向是否一直?第三只随动量多少的控制?第四当某一边“自偏转弹性垫块”老化破损后的随动效率) 所以“通过一个扭杆弹簧支撑架将后轴及弹性元件,横向稳定器联成一个整体,作为后轴总成”与车身连接可以更好控制随动。另外富康的随动是属于那个年代的“机械式随动”。 所以应该理解为整体弹性连接,两轮独立运动(这个是重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速道米 +15 收起 理由
今天没货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了上面所说的之后再接下来分析:其他后轮独立与车身弹性连接,各摆臂连接处基本是弹性胶,所以不存在对后轴的磨损,车轮运动时各方向的力由弹性胶吸收(特别是上下运动的力),而富康由于摆臂与轴管是钢性连接,车轮上下运动时受的力通过摆臂轴传到轴管,通过里面的轴承吸收,所以会有磨损,再加上随动的原因,多少会增加横向力。(这才是后轴磨损最大的原因)。所以要随动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另外就车轮轴头来说,和其他车对比,还没听过说富康的磨得厉害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速道米 +15 收起 理由
今天没货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1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来看轴管里的横向稳定杆,其两端通过花键齿与摇臂相连,构成与摆臂的连接。当左右后轮相对跳动量较大(如高速转弯行驶)时稳定杆受扭,其反力矩使两轮尽快趋于平衡,减少车身的侧倾和摆动。其实这样的连接相对其他配用胶套、球头稳定杠的车辆来说横向移动相对还少一点,横向力先作用与摇臂螺塞再传到摇臂,但花键容易磨损。顶弯摇臂也非不可能,其原因是装配问题,最终使横稳定杆顶到摇臂,然后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路上的泥水沙子进入桥管内,造成轴承及油封损坏。所以绝对不会是他说那样“稳定杆轴向穿动”是设计最大缺陷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速道米 +15 收起 理由
今天没货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2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仔细研究了一下,吃了半包烟才写了这么多,老大 加米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速道米 +45 收起 理由
fissa + 30 辛苦了!
今天没货 + 15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2-1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我要找的!经典!保存一下慢慢看!
发表于 2009-2-14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才看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道友

本版积分规则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 鄂ICP备12008421号-2 )

GMT+8, 2025-1-17 03:57 , Processed in 0.13321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