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为道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4|回复: 12

进气改装——老生常谈了,所以只是节选一点有用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23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为道友

x
二、进气道 进气道的改装可分成形状及材质两方面来谈。改变进气道的形状目的在於进气蓄压(以供急加速时节气阀突然全开之需)及增加进气的流速,但这类产品通常有特殊性的限制,也就是说A型车所用的若装在B型车上并不一定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改变进气道材质乃是着眼於不吸热及重量轻,目前最常用的就是碳纤维的材质,其不吸热的特性,能让进气的温度完不受引擎室的高温所影响,让进气的密度较高,即单位体积的含氧量增加,提高引擎出力,唯一缺点是价格高不可攀。

    三、直喷式歧管 在赛车引擎上所需要的是高转速的动力表现,可牺牲低转速时的马力输出,因此都将进气歧管尽量缩短并取消空气滤清器,充分消除进气阻力,以求得最佳的高速表现。 传统式后方进气前方排气的引擎型式,在换装直喷式进气歧管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由车外导入足够的新鲜空气。直喷式的进气歧管与经过空气动力学设计的碳纤维进气道是最佳的组合,也是目前比赛厂车的不二选择。尤其在将引擎降低后,利用引擎上方所空出的空间,安装一大型进气导管,开口并与车头水箱护罩充份密合,让空气能有效的送达后方的进气歧管。

    四、二次进气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利用二次进气原理所制成的产品,使用的人不少,价格也都不便宜。之所以称它为二次进气乃是因为除了原有从空气滤清器吸入的空气外,另外再利用进气歧管的真空压力差,从引擎PCV(曲轴箱强制通风)管路外接另一进气装置,导入适量的新鲜空气来达到提高容积效率的目的。二次进气所能得到的动力提升效果最主要的是在前段(低转速),因为在节气阀全开,空气大量进入真空度降低时,二次进气装置所能导入的空气量相形就变得微不足道了。进行大幅度的进气系统改装时,必须考虑与供油系统的配合问题。若只是大幅的增强进气能力,而供油系统无法提供足够的供油量与之配合,则势必无法达到提高马力的目的,因为引擎所需的是比例适当的油气而不只是大量的空气。 此外在实用上必须考虑噪音的问题。以往谈到噪音大家通常只想到排气管所产生的声浪,而忽略了进气也会产生噪音。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关键句,引擎降低对于操控想来不可忽视啊老大
发表于 2010-9-23 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我昨天才看过。。我的引擎已经是最低啦,,再低,半轴就挂元宝梁啦。。。正苦恼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9-23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挂波箱的那个支架有点往下垮,,正在想招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挂波箱的那个支架有点往下垮,,正在想招呢!
fissa 发表于 2010-9-23 00:45



    支持想招!能低几个毫米是几个,主要重量降低重心,估计比车身降低效果还明显
发表于 2010-9-23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想招!能低几个毫米是几个,主要重量降低重心,估计比车身降低效果还明显
KANON 发表于 2010-9-23 00:50



    这个倒是,,,很早就关注这个啦~~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倒是,,,很早就关注这个啦~~
fissa 发表于 2010-9-23 01:06



   
发表于 2010-9-23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引擎降低是个什么概念?
 楼主| 发表于 2010-9-2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引擎降低是个什么概念?
海盗船长 发表于 2010-9-23 10:27



    估计就是试图把机脚位改低以降低重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道友

本版积分规则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 鄂ICP备12008421号-2 )

GMT+8, 2025-4-20 12:48 , Processed in 0.0790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