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为道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1|回复: 4

照相学历史之Vivitar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为道友

x
本帖最后由 bg7psr 于 2010-5-12 16:59 编辑

威达镜头也叫维维塔,作为80年代胶片机上出色的镜头之一如今却慢慢消失在数码时代。但是最为副厂镜头出色的性价比还是让一些色友心动,下面的文章是在无忌论坛找到的:

   威达(Vivitar)公司是一家位于美国落杉矶的摄影器材企业,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该公司的“系列1”镜头(神镜一号)一度是35 MM单反相机配套镜头中的佼佼者。其实,您所不知道的是,威达公司并没有自己的镜头工厂,实际上,它只是出钱雇用了一批最好的镜头设计师依托美国强大的计算机处理能力设计出了著名的威达“神镜一号(系列1)各款镜头,其中一批性能价格比很高的镜头最终投产,而有些设计则永远地被束之高阁。据说,威达镜头的革新性设计都来自一些对成像质量要求十分苛刻的镜头设计大师,应该承认,其中一些镜头的成像质量甚至能与著名镜头生产企业相媲美,比如该系列的28-90变焦镜头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罗润富整理
设计工作完成之后,威达会向各独立镜头生产企业发出标书,各企业根据威达的技术规范进行投标。有趣的是,每个中标的独立镜头生产企业只能生产该型号镜头一年,到第二年,就会有另一家中标的公司接手生产同一型号的镜头。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你根据镜头序列号分析镜头时就会如附雾中,不过事实上,很多镜头生产企业都曾经生产出过十分经典的威达“神镜一号”系列镜头。

可我们如何知道每款威达镜头的生产企业呢?美国一位著名的摄影器材史专家学者、多个摄影杂志的专栏作家斯蒂芬·甘地在悉心研究了数量众多的自1970年至1990年间威达“系列1”镜头并广泛走访了这一时期威达公司的雇员之后为我们初步解开了这个谜团:该系列镜头序号中的头两位数字批示的就是镜头制造商(但序号头一位是6和9例外);第三位数字指示的是制造年份,不过这肯定会让你感到糊涂,因为你如果不熟悉每个十年的流行风格和镜头制造式样的话,你是弄不明白仅仅用一个8字到底代表的是1978年还是1988年抑或是1998年的。对这个系列的镜头使用者而言,没有一点“猜”的功夫肯定不行。第四和第五位数字代表的是制造的星期数,从01到52(如13801XX即可能是施耐德公司生产的,后面的XX到底为几位数字,得视具体威达镜头而言。因编者手中无此镜头,故无法确定为几位数字,请谅解。编者)。

下表为威达镜头转包合同制造商与镜头序号对应数字一览表

6 奥林巴斯

9 柯西那

13 施耐德光学

22 Kino

25 Ozone光学

28 Komine

32 玛珂那

33 Asanuma

37 图丽

42 Bauer

44 Perkin Elmer(美国公司)

47 企侬

51 东京贸易

56 Kyoe Schoji

75 Hoya光学

81 极线

作为一位摄影器材史方面的专家,斯蒂芬·甘地实事求是地表示,他的研究工作很大程度取决于同期威达公司雇员的回忆,难免不会出现偏差,因此他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表示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但他已经竭尽所能,所以他将这一成果公布出来,希望有识之士予以指正。

1938年两个德国人叫Ponder & Best的,也许是犹太人,创建了Vivitar,它一直是一家美国公司。七、八十年代Vivitar镜头是由一批从Perkin Elmer(有做FTIR的可能会知道)公司跑出来的设计师设计,采用大型计算机优化结构(传闻如此),当时是很先进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生产过一批口碑很好的镜头。它的OEM厂中最被人提起的是Kiron,但Tokina也是一大加工厂,也有在韩国Samyang生产的。有一种说法是系列号21开头为日产,22为韩产。

Vivitar生产好镜头导致经营不善,多次易手,所以以上说法都是传闻,没有人知道真相。

著名镜头:

70-210/3.5:第一只有微距中长变焦67mm版1:2.2;62mm版Tokina制造1:4,最少见。

35-85/2.8:人为通过焦点漂移达到高相质。

24-48/3.8:

90-180/4.5:被称为制作最好的变焦(手感上的确比AIS好)。微距1:2,是真正微距变焦头,平像场,比AF 70-180早20年。同期Nikon生产80-200/4,Vivitar这只镜头远远领先各大巨头。工作距离0.7米。Vivitar还丧心病狂地为它设计过72mm环闪,没推出。它的大小份量和AF 70-180基本一样,但口径是72mm,也许是因为180端4.5的缘故。原配是含Series 1遮光罩的,光圈六片,少一点。对焦180度,变焦90度,非常平滑,即使在微距端也没有焦点漂移。固定后组,变焦不伸缩,可旋转三角架接环,多数成份是铜和钢。这个镜头是VMC镀膜,但有一片反光较大,遮光罩很有用。就中远距离来说,分辨率至少不低于AIS 80-200/4。近摄180全开较软,收光圈后很好。工作距离0.7米,比70-180强多了。可以和90/2.5的近摄管合用,效果不错。
28/1.9:有浮动镜片设计,前组转动(!)不伸缩。

90/2.5:现代摄影杂志有两只分辨率最高的镜头,一只是LEICA苏米克隆DUAL RANGE标头,另一只就是他。1:2微距头,特配接圈含三片镜片纠正近场相差后1:1。David Ruether所评镜头中Nikon卡口最好的微距头。Tokina产,后Tokina重新设计此头为90/2.5 1:1,PHOTODO上得分和LEICA苏米克隆依然持平,和现代摄影结果相同。
135/2.3:在此前Vivitar生产过135/1.5、135/1.8,据说客户是NASA。

200/3:可到1:4

600/8折反

800/11折反
以上是Series1 镜头。还有一些非Series 1值得注意:

55/2.8 1:1

135/2.8 1:2 CF(CLOSE FOCUS):Vivitar严格区分微距和近对焦两个概念。标MACRO的必有浮动镜片,以达到平相场。这只是全组移动,所以标CF。但是我相信这是做工最好的135/2.8,对焦环象割奶油一样转动540度(没写错)。同时这也是近摄焦距最长的微距头(AF 200/4内对焦,近摄时候约为12cm,70-180更小),工作距离0.6米。Vivitar 135/2.8至少有三个版本,另两个都是55mm口径的,这个是62mm。产量单个卡口绝不超过一千。由于很容易和另两个版本搞混,eBay上的卖主往往三十几刀就出手了。但是你真的拿三十几刀去买,到手的又往往是另两个版本,通常卖十几刀。

24/2:最好的版本是Kiron牌的,不过巨少见。另外还有28/2。Kiron推出自己的24/2、28/2时,28/2价格和原Vivitar一样,24/2则翻了一番,而且产量少得多。一般认为Kiron有可能重新改进了24/2。另一方面,Vivitar 28/2只是28/1.9的简化版,而24/2本身没有Series 1版,如果KIRO真的为它做过改进的话,Kiron版可以看做是Series 1版了。综合这些因素,Kiron 28/2比24/2要便宜。24/2、28/2 好像还有CF版。八十年代Vivitar可能卖过一次,产品包装变化,由原来Nikon式的菱形花皮变成平橡皮片压Series 1字样。变焦头不再恒定光圈,但广角扩到2.8。今天看起来意义不大。

450/4.5折反:绝对是空前绝后制作最好的折反头。有一片直径10cm非球面镜,另专配一只2x,有微距功能,即900/9[/url] 1:2.5,工作距离3m。据说生产过70只。但我相信不超过500只。镜头上标MADE IN TAIWAN ROC,但只是组装部分,零件传为德产,符合NASA要求。2x的结构和现在Vivitar 2x MACRO很象,都是倍增管加增距管。因为是给折反头使用,这只2x没有光圈耦合,而且是前后都是T Mount,几乎没有配用别的镜头的可能。但这只2x只要在eBay出现,轻易可以拍过100刀。如果它有光圈耦合并且有卡口,也许可以和TC-14C比肩而坐。
这张2x不是我的,我的是全新的。图片上看它的光学结构很奇怪。凑齐它的附件很不容易,包括35.5mm后置Vivitar Series 1滤镜5枚(巨酷,不可或缺),镜头盖(巨酷,不可或缺),遮光罩(巨酷,不可或缺),皮盒(精工缝制,与镜头嵌合间不容发,不可或缺),旋转卡口(这个设计很巧妙,不可或缺或用Tamron Adaptall顶替)以及专用2x。
罗润富整理
我觉得Series 1里很多镜头都是由Tokina做的,而非Series 1则主要是Kiron生产。前者复制和重新开发的主要是1系列,后者主要是28/2、24/2。即使是非Series 1的产品在当年也保持极好的制做质量,不乏达到专业头加工水准。Vivitar的主要贡献是采用浮动镜片设计,使大光圈近摄可以有良好画质。因此Vivitar的技术优势是大光圈近距离,产品上最强的是微距和折反。从以上Series 1的参数可以看出,Vivitar尽量达到最大的光圈数,以至于出现1.9、3.8、3、2.3之类很不常规的设置。所以我怀疑所谓Series 1可能有设计极限的意思,它可能是先划定焦段、放大比、分辨率,然后得出最优化的结果。支持这一猜测的另一个佐证是,很多Series 1镜头都有参数相似的简化版,规格和价格更为合理,Series 1更象是它们的招牌头,领头大哥。开发1系列的目的就在于得到简单实用的派生头设计。用料上Series 1更为沉重,镀膜使用VMC。非Series 1虽然没有塑料(除了后盖,Vivitar前盖是金属的,内圈植绒),但是手感要轻一些,可能是铝多吧。
罗润富整理
顺便两句,VMC的滤镜镀膜很好,现在也很便宜。Vivitar的前盖是扣上去的,如果用超薄CPL正合适。

派生头可以举例如下:

原镜头
派生镜头

28/1.9
28/2、28/2 CF、28/2.8

90/2.5
90/2.8

135/2.3
135/2.5、135/2.8、135/2.8 CF

200/3
200/3.5


后面那些头销量大得多。

Vivitar在这些七八十年代的光学设计已经基本达到了现在顶级专业头的指标。比如说象28/1.9被AF 28/1.4完全超过不过是一两年的事,90/2.5今天仍然是最实用的微距,200/3和180/2.8不相上下而它的1:4近摄还高于后者,90-180/4.5二十年后才出现AF 70-180相匹,前者已绝迹多年,以至于B&H都把AF 70-180称为第一只微距变焦头。70-210/3.5还在由Tamron生产。

除了70-210/3.5之外,Series 1市场上都不太成功。首先,这些镜头为使用者考虑很少,怪异的光圈给手动测光造成不变,使最大光圈形同虚设。其次,与今天Vivitar神镜不同的是,当年Vivitar漫天要价,相当于今天买小白的价钱。最后,八十年代初,主厂卡口转向自动,Vivitar的优势光学设计没跟上转型。另一方面,Vivitar没在变焦大光圈上寻求进一步突破,八十年代产品虽然有450/4.5这只超级折反压阵,但整体领先优势减少很多,颓势已显。

Vivitar对后来影响最大的是70-210/3.5,子孙满堂。最值得收入的当是90/2.5、90-180/4.5、450/4.5。除了Nikon外,它是唯一在长中短变焦都拥有微距的厂家。也许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Vivitar和Nikon以及做出大光圈的Olympus应当是Zoomar之后把微距现代化的三大功臣。

以上镜头很少流入国内,多数在eBay上也只会一两周到月一见,半年一现也可能。加上卡口多样,除AI口外,多数是过时机身卡口,如F,FD之类。对AI口使用者来说,Vivitar不便之处都不是问题,现在相机都有机内测光,AI口依然兼容性很好,至于价钱,Series 1除折反三巨头之外都只卖100-200刀。非Series 1只在50刀左右。所以我只进AI口的。在国内不太可能玩Vivitar。

1988年Vivitar为纪念创建50周年,制作了50套镀金镜头,送给老客户。去年,Adorama在eBay上拍卖它们那一份,编号18,叫价停在不到150$,不到保留价。可见现在知道Vivitar的人不多了。它已经成为狗头的代名词。
发表于 2010-5-1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花了~还以为是说铃木的那辆维他奶呢
发表于 2010-5-1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阿力现在净玩些冷门的,不过也好,开发一些廉价老镜,开发好了武汉阿力也可以跟着,以后就不用绕那么多弯路了~~~~~
发表于 2010-5-1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玩啥,都是这些冷门的,,,非主流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金不足唯有非主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道友

本版积分规则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 鄂ICP备12008421号-2 )

GMT+8, 2024-11-22 17:03 , Processed in 0.0629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