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为道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6|回复: 4

[zt]马英9古宁头大捷60周年感言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6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为道友

x
【凯迪网络】

马英九古宁头大捷60周年感言全文
文章提交者:问题多多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今天表示,古宁头大捷改变两岸命运,台湾在一甲子的时间创造经济与政治双重奇迹,但大陆一路走来血泪斑斑,比台湾更曲折艰辛。

今天是古宁头大捷60周年,马英九上午在古宁头擎天坑道的擎天厅,发表「古宁头大捷60周年感言」,以下是感言全文:

「60年前的今天,万余共军趁夜暗突袭金门,守军奋勇反击,双方激战3日,最后7000余名共军被俘,约3000名共军与1200名国军躺在金门岛西北角这个过去默默无闻的古宁头,再也回不到亲人的身边。

古宁头大捷放在20世纪军阀割据、对日抗战、国共内战等死伤数千万人的历史大舞台上,往往被轻忽,但从今天21世纪的眼光来看,这场战役改写了现代中国历史关键的一页,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命运。

我们感谢国军弟兄,因为古宁头大捷在当年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局面中,扭转了内战颓势,振奋了民心士气,开启了两岸60年隔海分治的历史格局;也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政经制度,在全球冷战的大环境及台海对峙的小环境中,各自进行划时代的大实验。

我们感谢国军弟兄,
因为古宁头惊天一战是中华民国政府继『光复台湾』之后,成功『保卫台湾』的第一战,也为后来『建设台湾』提供了最宝贵的必要条件。
这一甲子间,台湾人民在这块天然资源不多、天然灾害不少的土地上,从贫困落后,先走向社会公平与经济起飞,再走向教育普及与思想自由,最后达成社会多元与政治民主。台湾努力在全球民主与极权两大板块撞击中求生存,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的3大经济体竞合中求发展,并成功地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与开放进取的海洋文明,揉合成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台湾这一路走来,汗泪交织,走得艰辛,却充满自信。
同一段时间,中国大陆走过风貌与内涵都截然不同的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大陆用外来的马列震荡疗法,使中国在最短的时间脱离几千年的封建、几百年的落后与几十年的破坏,但却让整个国家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几千万的生命、几代人的幸福,乃至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都受到严重的摧残。
在第二个30年,大陆改用折衷、温和、渐进的方式推动改革与开放,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号召,疏离马列教条,找回传统价值,走向现代化,拥抱全世界,终于崛起于东亚,受到举世瞩目。大陆这条路走得血泪斑斑,比台湾更曲折、更艰辛。
我们感谢当年古宁头的国军弟兄,因为他们带给台澎金马60年安定发展的机会,创造了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奇迹。他们的浴血奋战,展现军人至高无上的武德。没有他们的坚持与牺牲,就没有往后台湾成功的经验。古宁头大捷有如英雄的史诗,感人肺腑,广为流传,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中。
站在古宁头,遥想当年厮杀的惨烈,6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告慰于那些长眠斯土国军弟兄的,不仅是一声感谢,而是一个把『杀戮战场』变成『和平广场』的坚定誓言:我们建军备战、捍卫台澎金马的决心,绝不改变。
面对两岸和解的曙光,我们则会以最大诚意,经由交流协商,化解仇恨对立,让杀戮走入历史,使和平成为永恒。
古宁头阵亡的国军弟兄并没有白白牺牲,他们保卫了国家,庇佑了人民,改变了历史!让我们向他们的英灵致敬!谢谢大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纪念金门古宁头战役60周年 马英九:绝不放弃建军备战

      马英九认为两岸不管如何处理彼此问题,必须是要和平的方式,不过他也强调台湾绝不放弃建军备战的决心,备战是为了止战,希望两岸能化解对立,促进和解。
  (台北综合讯)台湾总统马英九指出,1949年古宁头战役改写现代中国历史,开启两岸60年隔海分治的历史格局,而他会以最大诚意化解两岸仇恨,让杀戮走入历史,使和平成为永恒。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昨天到金门为古宁头战役和平纪念广场主持揭幕仪式时还说,面对和平露出曙光,两岸要以协商和解方式来面对,希望未来两岸能够发挥中华民族最大智慧,找出双方都可接受的方式处理彼此问题。不管用任何方式,必须是要和平的方式,这是和平广场揭幕最重要目的与原因。
  不过,他也强调台湾政府绝不会放弃建军备战的决心,备战是为了止战,希望两岸能化解对立,促进和解。
  马英九昨天是在总统府副秘书长赖峰伟、福建省政府主席薛承泰、金门县长李炷烽及地方耆老共同为古宁头战役和平纪念广场剪彩揭幕。在场观礼包括台湾的中央和地方官员、老兵代表和民众逾500人,共同追怀60年前的今天所发生的古宁头战役。
  1949年10月24日晚上,解放军决定渡海进攻大金门,结果解放军登陆部队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后援不继,造成解放军进攻金门的军队全军覆灭。
  这场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开打以来,国军唯一一场取得全胜的战役,为两岸长达60年的隔海分治格局奠定了基础。而昨天是国军在大金门古宁头大捷60周年,马英九上午前往金门参加相关纪念活动,包含纪念大会、和平广场揭牌揭彩典礼、太武山公墓公祭典礼,并在鉴潭山庄与国军官兵聚餐。
  马英九在太武山公墓公祭典礼向古宁头战役中捐躯的国军英灵献花后,在餐会致词时表示,古宁头战役的战略意义是,国军如果有训练、有策略,还是有能力保卫台湾。
  此外,古宁头大捷也创造了台湾的经济及政治奇迹,60年来证明,台湾根据三民主义推动的国家建设,毕竟还是比较符合人性与历史传统。
  马英九昨天还指出,古宁头大捷扭转国共内战颓势,开启两岸60年隔海分治的历史格局。也让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与政经制度,在全球冷战的大环境及台海对峙的小环境中,各自进行划时代的大实验。
他说,60年来,台湾努力在全球民主与极权两大板块撞击中求生存,在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的三大经济体竞争合作中求发展,并把中华传统与海洋文明揉合成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最后达成社会多元与政治民主。
       大陆走过两个截然不同的30年
  马英九指出,相较于台湾的发展经验,大陆走过风貌与内涵都截然不同的两个30年:
  第一个30年,大陆用外来的马列震荡疗法,使中国在最短的时间脱离几千年的封建、几百年的落后与几十年的破坏,但却让整个国家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几千万的生命、几代人的幸福,乃至整个民族的核心价值,都受到严重摧残”。
  在第二个30年,大陆改用折衷、温和、渐进的方式推动改革开放,以“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号召,疏离马列教条,找回传统价值,走向现代化,拥抱全世界,终于崛起于东亚,受到举世瞩目。
  对于金门民众期待兴建连接大、小金门的金门大桥,马总统也公开表示乐观其成态度,希望中央与地方尽快进行合作把桥建起来,让金门发展更好、更大、更多的机会。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英九25日在古宁头战役60周年,于金门发表和平演说,内容四平八稳,并未传递出重大讯息。巧妙地兼顾台湾与美国、日本、大陆等三方的情势发展,对内部蓝绿阵营也都有所交待。

  马英九昨天发表和平谈话的背景,除了是古宁头战役60周年,10月25日也是台湾光复64周年纪念,以台湾目前的对外关系,这是错综复杂的一天。

  马英九若大动作纪念抗战胜利,难免要回溯历史,无可回避日本侵华血泪;而且重掀台湾定位问题,让独派有可乘之机。前者不利于马政府推动今年为“台日伙伴关系发展年”,后者又把美国卷入问题,对美、日两国的关系发展都有所不利,也等于给陈水扁转移贪腐弊案焦点,不利马政府执政。

  反过来说,马英九选择纪念古宁头战役,也很小心避免碰触两岸伤口。其一是马政府纪念时,特别压抑台湾惯用的“古宁头大捷”,将之定调为“古宁头战役”,马英九不愿因历史事件伤及和气的用意明显。

  其次,马英九在叙述历史时,虽不免提到这是“保卫台湾”的关键胜仗,为后来“建设台湾”提供最宝贵的必要条件。但演说中也肯定大陆第二个30年的发展建设成果,也就是肯定大陆现在的成果。

  其三,马英九以纪念古宁头战役,向蓝绿阵营的交待。绿营总是质疑马英九卖台,如今上前线谈台湾打胜仗,“建军备战、捍卫台澎金马的决心,绝不改变”,要求两岸和平,相当于陈水扁任内赴金门大胆岛向大陆领导人喊话,绿营很难挑剔。

  马英九纪念古宁头战役,立场软中带硬,尤其他昨天在餐会上还提到,60年来证明,“台湾根据三民主义推动的‘国家’建设,毕竟还是比较符合人性与历史传统,等于给蓝营一剂强心针”,也让绿营了解马坚持民主的立场,蓝绿各取所需。

  不过在两岸关系上,马英九的“和平谈话”就显得是原地踏步,只谈到和平,以及“要以协商、和解的态度来面对,希望在未来两岸能发挥中华民族最大的智慧,找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问题”,并没有更进一步触及实际的做法。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6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是台湾光复节 国min党登了一幅广告:“台湾光复/中华min国的荣耀”

      台北10月26日电/联合报今天发表文字工作者龚济的文章说,昨天是“台湾光复节”。但似乎没听到、没看到有人提到这个节日。古宁头战役当然值得纪念,但它与光复节不是一件事。

  只有国min党在若干报纸上登了一幅广告:“台湾光复/中华民国的荣耀”。不知怎么的,看起来就是怯生生的,有点“羞于启齿”的样子。

  这也难怪,台湾本身的存在都有人不以为然了,还谈什么“光复节”?

  一位前任“总统”涉嫌贪渎坐在牢里,忽然记起台湾还是“美国占领地”,紧急“上书”华府,要求美国军事法庭快来解救他。另一位前“总统”因为“廿岁以前还是日本人”,就要把宜兰县辖地钓鱼台拱手送给日本。现任的这位“总统”,据说是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不免八方讨好,既然有人不喜“光复节”这三个字,那就别提吧!

  那些“不喜”的人,心头有个成见:中国八年抗战,怎知一定是为了台湾?

  那就让一位中国兵士回答这个问题。

  河南人萨苏,一九九二年自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先后在美国通用电气、AT&T和诺基亚等公司任职,现为一家外商驻日部门主管。因地利之便,他暇时搜集日本未公布的和民间的中日战争资料,陆续在报章上发表,很受各方注意,成了“业余中日战史研究家”。二○○七年他出版《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剑雄称赞他“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方面,不亚于历史学者”。

  从侵华日军的材料中,萨苏发现一个叫斋藤的士兵,记录他在前线和一个中国兵的对话,非常动人。萨苏翻译加讲解,放在他的书里。

  斋藤在湖南修水前线作战,战斗间歇,他到一条河边,用汽油桶洗水果,不小心桶被冲走,日本兵跟在后面追,却发现汽油桶漂向了对岸。这时,他看到对岸有个正在洗澡的中国兵,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都没有带枪,谁也没法射击。那中国兵慢慢站起身来,拾起汽油桶,取出一个水果咬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

  这日本兵鬼使神差地用日语问了一句,“好吃吗?”

  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答道,“谢谢。”

  看来这可能不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兵,而是一个下级军官或士官。出于好奇,这个日本兵继续问道,“你们过得怎么样?发的钱多吗?”

  中国兵站住脚步,耸耸肩说,“好几个月没有发到饷。”也许觉得这个日本兵很有趣,又补充道,“日子不好过啊!有督战队,不好好打仗可能被自己人打死哦。”他沉默了一下,接着说,“那样我就看不到夺回台湾,看不到占领大阪,也看不到占领东京了,多遗憾。”

  说完,他带着汽油桶,慢慢走入树林中。

  萨苏也许知道,抗日期间,政府“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使多少优秀大学生奔赴沙场。有会说日语的士兵,应不足为奇。这个青年军人,把收复台湾放在笫一位,占领大阪和东京倒在其次。在连天烽火中,那是中国人忘不了的共同的心愿和志向。

  一九八五年抗日胜利四十年,“北美华人社会科学家协会”在美国举办纪念性学术研讨会。一位听众问“中研院”院士许倬云,中国抗日付出这么大代价,意义究竟是什么?许院士回答他:“中国争到了国格。国格是一个国家对本身的肯定的一番自觉,及一分由此而生的尊严与自重。”他又极带感情的说:“这是百年屈辱后,中国咬着牙吞着血,拚出来的国格。”

  中国“百年屈辱”,还有比甲午割台更屈辱的事吗?八年抗日牺牲了几千万军民同胞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挣来的国格,今天还有多少人在意?

  马英九昨在古宁头致词,愿杀戮走入历史,和平成为永恒。这是智者与仁者之言。但我们先要记得杀戮何以来怎样去,才有资格呼唤和平。
发表于 2009-10-26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玩政治,危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道友

本版积分规则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 鄂ICP备12008421号-2 )

GMT+8, 2025-2-2 09:46 , Processed in 0.0598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