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斑
发表于 2013-6-22 09:13
乍一看就像408.
雪铁龙C4
发表于 2013-6-22 09:48
哪有5mm卖呀,能不能pm个地址看看?
ivorau
发表于 2013-6-22 10:02
很好啊,恭喜恭喜!!
jerryjiang007
发表于 2013-6-22 12:39
雪铁龙C4 发表于 2013-6-22 0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哪有5mm卖呀,能不能pm个地址看看?
http://chinway.com.cn/thread-39890-1-1.html
liu701090
发表于 2013-6-22 13:42
很原厂的圈
anylong
发表于 2013-6-22 16:49
gochinway39;)
过江龙
发表于 2013-6-22 20:28
有点408的味道
我是前后+15
BlackGold
发表于 2013-6-22 21:31
本帖最后由 BlackGold 于 2013-6-23 00:27 编辑
bet008 发表于 2013-6-21 23: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终于找到啦
其实,前驱车FF驱动形式的车头仍然很重,重心靠前,加宽后轮距,在悬挂几何上,貌似是降低了后面的重心,
但由于车头和车尾的配重关系没变(头重脚轻),单纯加宽后轮距,只会让后轮获得更多抓地支撑,
而前轮更容易降低抓地极限,失去牵引力,驾驶员容易感知到车辆极限(以便减速,推头比甩尾相对容易救车),
很多车厂把它调校的偏稳定和转向不足,也是安全上的考虑,但不利于性能及操控,是种商业及安全性上的妥协。
但实际上,性能化(提高操控性)方向来说,前驱车更需要加宽前轮距;
(但不是过分加宽,悬挂几何过分改变,会改变悬挂避震关节及轮胎受力特性,影响操控及关节寿命;)
(可以通过强化关节,如强化衬套/支架胶;或制作悬挂修正部件来缓解不足,如定制羊角/三角臂等,但成本较高……)
较少得后轮距,可以使后轮的抓地极限略微降低,前轮可以获得更多抓地支撑,提高前轮牵引力,
缓解或对冲转向不足(即易甩尾),
PSA法系车,大部分前驱车的原厂轮距数据,就是前轮距略微大于后轮距。
因此,我收集了下面这些,PSA法系原厂车身尺寸做参考及研究,
可以发现,大部分前驱车的前轮轮距均略微大于后轮距,但不是过分大于后轮轮距:
(例如:107、206、207、207SW、307、307SW、308SW、3008、407、607等;)
(4007及4008不算,它们是三菱平台的车)
(我理解的是转向不足与转向过度,对冲尺度安全性及商业成本上的考量)
http://www.chinway.com.cn/thread-67753-1-1.html
http://chinwaybbs.b0.upaiyun.com/forum/201306/01/190537ibjb9h98hs6s8sz6.gif
像207CC、307CC、RCZ是个例外;
(商业妥协的原因,操控安全性妥协,车身配置的妥协,CC有个厚重且重心靠后的自动顶棚,RCZ是个双曲面玻璃顶;)
(让驾驶技术不好的人,容易感知到车辆极限,因此,后轮距加大。还是上面那句俗语:推头比甩尾相对容易救车),
丰田新86后驱调校的更容易转向过度,也是个例外,增加产品卖点。
(点击图片,放大后可看清尺寸,308SW是前宽后窄,RCZ相反,都是前驱车,1.6T)
http://chinwaybbs.b0.upaiyun.com/forum/201303/26/105807czqe5vwpcg88d66g.jpg
其实轮距也不能过分加宽或减少,还需要搭配前后悬挂高度、避震阻尼及弹簧强度(还有防倾杆强度)来设定,
也就是车身重心和悬挂避震动态响应的设定。
但有时候,路况及驾驶技巧的变化,也会导致转向过度和转向不足只一线之差。
纯属探讨,偶理解的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帮你略微进行补充~如果有误区,还请大家帮助纠正,以便共同改善。
BlackGold
发表于 2013-6-22 22:26
本帖最后由 BlackGold 于 2013-6-22 22:29 编辑
gochinway23;)打字及校对文字挺辛苦的,没人给鼓励或纠正下,加点米或吐槽下神马的吗?gochinway45;)
gochinway54;) 看帖后有啥感想啊,可以回帖啊~
bet008
发表于 2013-6-22 23:39
BlackGold 发表于 2013-6-22 2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前驱车FF驱动形式的车头仍然很重,重心靠前,加宽后轮距,在悬挂几何上,貌似是降低了后面的重心 ...
gochinway02;) 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