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排气改装~加速性能,改装车不如原厂车?
如果爱车是Civic 8代、Swift、Yaris、Focus、Mazda 3、Fortis或Fit,在过去改装进排气系统时,例如更换附有香菇头的进气系统或换装全段排气管等,是否曾经遇到改装完后的动力表现,反而不如原厂的性能,且不单只有前段无力,连高转速时的加速力道也无法完全发挥出来的情况呢?这也是目前所有新车所面临到的改装瓶颈,之所以会如此我们先从最根本的问题-新旧车款供油监理系统的差异说起。
位于触媒前的Sensor多半为A/F Sensor,功能在于侦测废气中的含氧量,以得知引擎燃烧状况,进而作为电脑修正供油量的参数资料,因此一旦过度加大排气管口径大小,使排气流速变慢的话,对于其侦测准确度就会造成负面影响。
新车款为了达到更高的省油性与高效率的引擎出力反应,对于油料与点火时间的控制需更加精确,如此才能让每一滴汽油发挥出最大效应,为达成此目的,必须从主动监控车辆燃烧状况做起,而这点是旧世代车款宽松的油料控制方式中所办不到的事情,因此才会有A/F Sensor与O2 Sensor双轨共同侦测燃烧状况的模式出现,也因为这两颗Sensor的侦测准确度,对于排气管径加粗后的废气流速变化相当敏感,因此改装方向一旦错误,例如:过度加粗管径、废除O2 Sensor功能、拔除触媒转换器等,马力表现可没有过去「低转没力、高转狂暴」的效果,而是一路软到底,甚至出现故障灯偶而亮起的困扰问题。
新世代车款的排气改造方向,应是以减少触媒与尾消的阻碍为主,而不能过度加粗排气管径,除了无力更会耗油,但触媒不能不装,只能以密度较低的高流量触媒取代
除了排气系统加入主动侦测功能外,进气系统也有所长进,特别「强化」进气温度感应与大气压力感知功能,让行车电脑对于进气量的掌握,除透过Air Flow/Map的电压变化进行判读外,还可藉由大气压力感知器的补正,以提供较为正确的供油量,也就因为对于温度与压力差异变得更加敏感,因此如果您改装的进气系统是直接朝引擎室高温吸气的话,那产生的效果绝对是有限的,那该如何强化进排气系统才能获得最佳的改装效果呢?我们先从排气管的改造谈起。 排气系统改造方向
首要目标减少阻碍
排气系统的改造方向其实与过去没有不同,都是朝向提高顺畅度,减少排压堆积的方向强化,不过差别就在于不可忽视A/F Sensor与O2 Sensor的存在,也就是在改造过程不可因外在因素而影响到其判读的准确度,甚至令其侦测到超过原厂容许的范围值,这样的改装效果就无法彰显出来。而要达成此目的,需遵循下列三个原则来改造:排气管不能太粗、不能不装触媒转换器及Sensor讯号要控制。
最佳的进气口位置在于车头撞风处,不仅能大量吸入新鲜空气,甚至在高速行驶时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填充效果,让吸气压力转为正压。图为柴可夫司机自家开发的进气产品。
学习中 大家都知道原厂自排车改排气管时,管径不可太粗否则低速会很没力,这样的物理原则在新车上依然存在,且太粗的管径在此还会出现A/F Sensor侦测容易失准的问题,因此要新世代车款畅通排气系统,不应从加大排气管径做起,而是须从减少排气阻碍开始,也就是适当减少触媒与尾段所造成的回压,不过不能不装触媒,但可以孔隙较大的高流量部品取代原厂品,例如200目的赛车触媒,以避免故障灯亮起,因此许多有经验的店家都会改用高流量赛车触媒,来兼顾环保与排气顺畅度。此外,站在车辆运作的立场来看,还是落实O2 Sensor的安装较可获得省油的功效,不装或不让它去侦测废气,很容易使引擎供油量失准,尤其在市区走行的环境更加明显,因此还是落实O2 Sensor的安装较为妥当,但可透过改装电脑的修正,来避免电脑灯亮起。
设计较佳的进气管路通常会使用塑胶材质制成,除角度容易调整外,具备优于金属材质的隔热效果,更是夏季减少马力耗损的重要环节。
进气系统改造方向
降温提高充填效率
强化进气系统的目的,在于提高进气效率,使引擎获得充足的空气与密度更高的含氧量,配合足够的燃油来压榨出更高的动力输出,而这也是不变的进气系统改造方向,为达此目的可以从「提高进气顺畅度」、「强化进气管路隔热材质」与「控制进气管径」三方向做起。
更换进气管路口径容易使空气流量计的侦测数据失准,因此最好能避免改变口径,而是从减少吸气阻力做起。
前者可透过改装香菇头或高流量空气滤芯来达成,但吸气口位置尽量朝向车头方向,以避免吸到引擎室内的高热气体。此外,进气管路本身的材质是否具有「隔热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最好的材质是碳纤维或塑胶制品,应该避免采用金属制管路(涡轮引擎高压进气条件不得已可使用) ,因为金属管路很容易吸收引擎室内的高温,并提高进气温度,引擎出力自然就会下降。
最后,进气管路可以在改装时一并加粗吗?答案是可以,但原厂车不可超过3mm。过粗的管路容易使引擎低速时进气量不足,有点像小吸管比珍珠奶茶吸管好吸的道理一样,过粗的管路引擎反倒容易减缓低速时的进气速度,且有些采Air Flow设计的引擎,是无法加粗进气管路,因此除非是真的希望能强化高转速时的动力表现,否则透过上述提到改造原则,即使不加粗进气管径也可获得不错的马力提升效果。 老衰 发表于 2012-12-10 17: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学习中
gochinway52;) 共同学习 本帖最后由 老衰 于 2012-12-10 17:29 编辑
GT-R 发表于 2012-12-10 17: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共同学习
“过粗的管路容易使引擎低速时进气量不足,有点像小吸管比珍珠奶茶吸管好吸的道理一样,过粗的管路引擎反倒容易减缓低速时的进气速度”
这个,是不是指进气的惯性?过粗的管路在低转速时,无法使有限的进气在惯性下保持一个合适的进气压力,反而由于管径过粗进气单位面积上压强小,造成了进气的损失,从而丧失了低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