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为道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25|回复: 35

--===转个38号测试中心对ST的评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4 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为道友

x
本帖最后由 鲜虾鱼板面 于 2013-3-24 01:17 编辑

按F大的意愿,都转来了,原文链接也在下面,想看哪个随便
http://www.38autotest.com/?p=270
2.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速道米 +15 收起 理由
BlackGold + 15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24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嗯~·之前看过~·很多不错的观点·~其实可以转帖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3-24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虾鱼板面 发表于 2013-3-24 01:06
嗯,这哥们23岁,典型车痴,狂啃资料玩车兴趣堪比别人把妹

而且~·有一定实力~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特福克斯ST性能测试及2000公里使用心得【1】
[color=rgb(71, 71, 71) !important]在这篇文章开始前,先向大家郑重声明:本文中提及车型为北美版2013款福特福克斯ST。出于油品质量、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款车型在不同市场可能存在调校及装配上的差异,所以文中所有的测试数据和使用观点仅适用于北美版车型。对于未来中国大陆市场发布的福特福克斯ST仅供参考,详细信息应以实车为准。
随着家用车普及率的提高,汽车单纯作为运输工具的定位正在被其它多元化的诉求所取代,其中之一就是运动性:一辆车不仅要满足基本的运载能力,还要好开、好玩,为驾驶者提供出色的驾控乐趣。在此需求的催生下,运动型掀背车应运而生。它们还有个好听的昵称:小钢炮。
小钢炮这一概念起源于欧洲,通常采用横置引擎布局结合3门或5门的短轴距布局提供了能够容纳4名成年人外加一定体积行李的内部空间,强劲的动力和运动化的底盘调校保证了出色的性能水平——体积小、空间大、跑得快、价格实惠……这样的优势使得他们不仅在欧洲盛行,也逐渐被全球市场所接纳。今天的主角福特福克斯ST就是这样一位代表,它将传统欧洲小钢炮的魅力带到了美国乃至未来的中国。


是的,你没看错,是从欧洲来到美国。也许你会问“福特不是美国品牌么?”事实上,福克斯ST属于位于德国科隆的福特欧洲部独立研发投产的车型,在血统上属于地地道道的德国车。其实不仅是ST车型,国内早年上市的老一代福克斯以及嘉年华、蒙迪欧等车型都是从福特欧洲部引进的车型,而在北美未曾登陆。近年来福特改变了市场战略,将欧洲的嘉年华、福克斯以及未来的蒙迪欧车型(2013款在北美与Fusion车型合并)全部共享给北美市场。ST也是作为福克斯系列的高性能版,第一次登陆美国并与普通版福克斯在密歇根州的工厂共线组装,所以福克斯ST严格意义上算是在美国组装的德国车。
                   福克斯ST在美国与普通福克斯共线组装

福克斯ST的全球化脚步并未止步于北美,也即将延伸至中国。在中国这个新兴的市场,如此纯粹的手动挡前驱小钢炮此前似乎从未正式引入过,这令笔者相当钦佩福特的勇气和对于国内运动车型市场做出的贡献。笔者作为一位身处美国的性能车玩家,对此举表示强烈的支持态度,并决定与福特一起吃这只螃蟹。当听说此车型不久后要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的确认消息之后,笔者在美国率先购入了一台刚刚上市的福克斯ST,对它进行了一系列深度测评,并愿将所有的测评结果和使用心得分享给国内的小钢炮车迷和关注此车的准车主们。
福克斯ST在美国以2013年款车型上市,起价24,495美金,分为ST1、ST2、ST3三个配置等级。笔者购买的这台车型为ST2配置级,在标准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10扬声器的Sony音响、8英寸显示屏、双区域自动空调和卫星收音机外加Recaro半皮座椅。又额外选装了黄色外内饰以及天窗和导航系统,比最顶配版的ST3少了氙气大灯和全皮座椅两项配置,而总价达到了29,065美金,这个价格在美国已经可以买到一台V8的野马了,而同级别车型诸如大众GTI和马自达Speed-3(MPS)的同配置价格分别为28,545美金和27,480美金。福克斯ST比它们的售价都要高。
在外观设计方面,ST车型相比于普通福克斯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前杠、尾翼、轮圈和中置排气管四个方面。这里唯独想提及的细节就是笔者比较欣赏的中置排气这个设计元素,棱角分明的∞形截面排气管相当漂亮,只是位置太靠里了些,不仔细观察根本注意不到,如果可以再向外延伸一英寸的话,能够衬托出更强的运动气息。
不仔细看根本留意不到中置排气管

进入车内,第一感觉来自于嗅觉:内饰有强烈刺鼻的气味,看来用料算不上考究。同样值得批评的是装配工艺,此车中控台左侧的内饰板在购买之后2000公里/18天时出现轻微开裂,即使用力回按也无法复位。还有一处自发性故障是车内的时钟,在购买之后的20天内两次出现时间错乱,而且每次都是发生在隔夜之后跑快了1小时44分钟。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饰板出现开裂

当然如果忽略这些可靠性问题,单纯就内饰本身的设计和功能性来评价的话,其实还是可圈可点的。首先在空间方面,它比预想的要好很多,后排乘坐的舒适性和后备箱的容积都很好地诠释了小钢炮的实用诉求,唯一的不足是后备箱盖的开启角度过大,身高155以下的车主操作起来会比较吃力,如果可以增加一条拉带的话,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乘客身高170cm,空间足够

尾门开启角度过大,身高155cm以下的车主操作起来会很费力


对于车内配置,笔者认为最大的亮点是中控台上镶嵌的8英寸屏幕,而支持它的系统是微软和福特合作打造的“SYNC® with MyFord Touch®”,按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翻译成“思想和我的福特相触碰”,不仅名字充满文艺色彩,其界面设计也将功能性与美学严谨融合。纯触屏控制的人机交互界面在使用过程中留给笔者最初的印象就是功能强大,逻辑性强,易上手。但随着对系统熟悉程度的渐渐提高,就越发感觉“思想和我的福特有间隔”——屏幕本身对于触按的识别精度较差,经常出错或需要按两次。内部系统反应速度也慢,根本跟不上指哪儿打哪儿的反馈速率,按下一个指令之后通常要等半秒钟以上才会看到屏幕变化。更极端的是导航系统,虽然菜单布局合理,易用性也没问题,但每次从主界面切换到导航屏幕的过程中,地图加载需要5秒以上的时间,所以对于这套系统,笔者给厂家的最大建议是升级一下内存。

界面漂亮,操作逻辑性好,但系统速度慢


地图加载太慢

车内的照明灯采用冷色光源,在年轻化的内饰设计基础上更加烘托出运动氛围,特别是晚间坐入驾驶座,关闭车门,系上安全带,启动引擎,红色指针仪表亮起的一刻配合引擎轰鸣,绝对给予驾驶者一种强烈的飞驰欲望。不过飞驰回来,关闭引擎,拉开车门,内饰灯再次亮起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为前部照明不足而找不到小件行李困扰——这是因为ST的三只内饰照明灯分别位于B柱顶端和后排中央头顶的位置,前部甚至连化妆镜的辅助照明灯也没有,而且主副驾乘客的头部几乎完全挡住了侧面照明灯,希望在国内上市的时候能够改善这一问题。最后要批评一下10扬声器的Sony音响,其音质实在一般,后备箱中的低音炮还占用了很大一块行李空间,笔者认为真不如腾给同体积的空气来得实际。

后备箱空间不小,但右侧低音炮额外占据了一定空间

对于一位纯粹的小钢炮车迷来说,性能才是第一诉求!笔者知道你一定早已厌烦了上面那啰啰嗦嗦无关痛痒的2500字赘述。好,现在就开始进入最关键的性能和驾驶部分。


驾驶感受从启动引擎开始,踩下离合器踏板,挂1挡,出发。由于笔者的另外几台车都是较大马力的设定,所以对于离合器的回馈力度实在难以主观评价,同样的还有接合点高度,这两个指标推荐大家亲自去体验,因为不同驾驶者参考其它不同车辆的结论可能完全相反。但至少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就是离合器的接合点很宽,虽然采用了双片式结构,但接合的细腻程度保持了很高的水平。6速手动变速箱的档位清晰,变速杆头形状很贴手,入档阻力很小,顺滑程度高,只是行程有些偏长,同时与所有横置前驱布局远程操作的变速箱一样,较暴力换挡时都有轻微“慢一拍”的感觉。也许是我对它的要求太苛刻了,总体上此车的变速箱绝对可谓优秀。

换挡手感值得称赞


在升档间隔,笔者留意到此车的ECU会将转速保持在临近较高档位目标同步转速一秒钟以保持所谓的“换挡平顺性”。换句话解释就是:假如2挡拉到2500升3挡,此时3挡的目标同步转速是1700转,这时ECU就会把转速保持在1700转一秒钟。但笔者本人并不欣赏这个设定,因为它会带来一个直观问题:如果跳跃升档,诸如1-3-5这样操作的话,反而会使换挡失去平顺,因为每次离合器接合的瞬间,离合器盘片之间的转速差都会推动车辆向前小幅度窜一下。降档时的平顺性值得称赞——当然这里笔者指的是补油降档,言外之意是在赞扬此车的油门响应——初段响应足够快,后段保持线性。在档位上加速时也是“随踩随有”,很出色的调校。


再说制动,笔者不太喜欢ST的制动表现。主要问题就是踏板回馈力度过小,且不够线性。踏板很软再加上初段制动力来得很强,很容易给人制动性好的错觉。但实际上福克斯ST的极限制动力并不大,具体测试数据和赛道感受后面会有更详细说明。当然笔者所谓的“不够好”只是以严酷的赛道行驶条件来要求它的,对于日常行驶已经是非常出色了。福克斯ST的踏板位置很容易做跟趾动作,但在日常行驶的情况下想做精确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制动踏板实在太软了,对于脚尖的力道和定位都有甚高的要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踏板位置很适合做跟趾动作,但制动踏板过软影响精度


动力性肯定是大家最关心的。福克斯ST可以使用美国AKI辛烷值的87号-93号范围内的任何汽油(相当于国内研究法辛烷值的92-98号),使用87号和93号汽油的最大出力分别为243和252马力。由于提车之后的第三天就进行了Dyno(马力机)测试,油箱里仍是经销商在提车前加注的87号燃油,即最大曲轴功率只有243马力,为了与厂家所对外宣称的252马力有所区分,这里特别声明一下。


DYno测试中


在Dyno测试中(注:大气温度30摄氏度),福克斯ST跑出最大轮上功率为222匹,相比于243匹的曲轴功率,传动效率高达91.4%。由于采用的是87号燃油测试,并未发挥引擎最大功力,所以Dyno图也只是简单截取了功率参照速度的一项。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还可以再用93号燃油测一次,绘制更详细的扭矩参照转速曲线。由于传动效率基本上是恒定的,所以大致推算福克斯ST的理论最大轮上功率为230匹。



功率曲线


无论是Dyno图,还是实际驾驶,都能体会到福克斯ST遵循了原厂小排量高增压值涡轮引擎的出力规律,即中转速段动力陡然攀升,而在高转速段有明显下降。实际表现是1500转之前完全无力,2000左右动力开始攀升并在2500转达到扭矩峰值一直延续到4500转,之后扭矩输出开始小幅衰落,在5500转时达到最大功率(注:功率是扭矩和转速的乘积,所以虽然扭矩下降,但只要下降比率低于转速攀升的比率,功率就在提高)之后衰落明显。厂家宣称的“超增压模式”并无明显感受,完全就是噱头般的存在。


实际驾驶感受也完全符合上述特性。日常行驶中,2000转之后会有明显推背感,当然伴随而来的是力矩转向效应。所谓力矩转向是指车辆在加速过程中驱动轮上的不均等扭矩对于转向的影响,实际表现为车辆会向一侧跑偏或方向不稳,而这在大马力的前驱车上尤为明显。不过应当指出的是,福克斯ST的扭矩转向特性虽然较强,但仍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不像她曾经的同门师兄马自达3MPS那样鲁莽。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提醒此车未来的驾驶者们小心为妙。


除了力矩转向效应,福克斯ST总体的转向表现相当偏重运动性,回位趋势明显,路感清晰,指向精准,对于路面的横纵起伏处理得很到,既无很唐突的回馈,也没有多余的过滤。方向盘总回转圈数还不到两圈,极限转向角较小,在狭小空间内停车的时候常常需要多打几把方向。打孔真皮方向盘手感基本令人满意,如果外圈能再粗一些则握感会更佳。方向盘左右的按钮架角度过于向内凹陷,需要把手离开方向盘主握把才可完全操作按钮。

按钮操作手感不好


车辆行驶中的噪音水平控制合理,引擎声浪在加速时很明显,但音色较为沉闷。通过与Recelogic Performance Box(GPS性能测试仪,速度测量可精确到0.1km/h)的数据对比,发现福克斯ST的速度表为罕见的负偏差——即表显速度比实际速度慢2%,这是非常致命的缺陷,提醒北美的车主们小心超速,同时也希望此车引入国内之后能够对速度表重新校准。

表显75,实际速度超过76


变速箱的第6挡也是加速挡,齿比很大,100公里每小时的巡航转速为2300转。这同时也给油耗带来了负面影响。福克斯ST的高速油耗按照美国高速路平均120公里每小时的巡航速度匀速行驶时为百公里9升。市内日常油耗则完全取决于路况,假如行驶道路较为通畅,最低可以做到百公里6升。到目前为止,笔者使用此车的综合油耗为百公里9.5升。

最低油耗可达39.3MPG=百公里6升


在日常行驶中,福克斯ST的行驶感受基本上就是一个字:硬——座椅硬,底盘更硬。标志性的黄色Recaro半皮座椅视觉效果和功能性俱佳,不仅包裹性强,侧向支撑力也绝对充足,坐垫长度也保证了膝部的承托力,这一切使得其表现在赛道上都绝不含糊,但对于日常行驶来说,笔者认为过于激进了,很硬的坐垫和靠背不仅长途乘坐舒适性差,巨大的侧向支撑翼还使上下车也有些不便。底盘也是很硬朗的调校,对于路面所有震动几乎不带过滤直接传入车内。转向侧倾控制得很好,操控性对于日常行驶绝对过剩,在ESC稳定程序的普通模式下,侧向加速度达到0.9G时才会介入。变线也是干净利索,绝无拖泥带水,只是过强的方向盘回正趋势需要驾驶者专心操作。

座椅包裹和支撑力一流


以上的评价都只针对普通道路的日常行驶状况,想更深入的体会性能还要来到赛道上。我把福克斯ST带到了休斯顿的MSR赛道,这是一条由4段直线和17个高低速弯道组成的综合赛道,单圈3.4公里,在这里测试它的极限性能可谓再合适不过了。在最初的两圈我尝试使用ESC稳定程序的运动模式驾驶,与大部分量产车的稳定程序运动模式一样,并非真正的运动模式,更像是“高速安全模式”。虽然ESC的介入时机并不多,但还是明显放不开的感觉。所以从第三圈开始改用稳定程序的完全关闭模式驾驶。不过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制动系统出现过于严重的热衰减,在一个弯角险些冲出赛道,我只得减速并将车辆开回维修区冷却。车辆停稳之后,可看到制动片不停地在冒出蓝烟并伴有糊味,持续了3分钟。看来如此激烈的驾驶并非ST的设计初衷。

赛道行驶并非ST的长项


但既然是测试,还是要进行下去。10分钟以后我将ST再次驶回赛道并赶在制动系统再次过热前仔细体会了两圈它的极限性能。总体上来说,福克斯ST的底盘调校非常平衡,以标准线路入弯出弯皆无明显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235/40R18尺寸的固特异Eagle F1轮胎抓地力出色,在弯道中可为车辆带来超过1G的最大侧向加速度。制动系统略显脆弱,制动力不够强大,衰减也快,在MSR这种路况复杂的中速赛道上最多只能撑3圈/10公里。离合器工作可靠,至少在制动系统衰减前无打滑发生,同步器在降档跟趾时也非常尽职。不过总体来说,福克斯ST绝非一台适合跑赛道的车,它的很多设定在如此严酷的考验下显得过于脆弱。除了制动系统外,暴露出的两个问题是:第一,此车2挡和3挡的传动比差距过大,动力衔接不够紧密,造成了在几个中速弯出现选择档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2挡转速太高,降挡之后又要马上升挡;而3挡转速又太低,动力不足。第二,福克斯ST没有传统的限滑差速器,而使用一套所谓的eTVC扭矩矢量控制系统来替代它的功能。此系统的实质就是一套制动辅助系统,通过对打滑的驱动轮(通常是内侧车轮)实施制动并通过常规开放式差速器将动力传递至附着力更佳的外侧车轮上。这套系统在很多其它厂家的车型上都有服役,算是很古老的技术了,对于ST而言,确实可以在弯角感受到它的每一次制动辅助帮助车辆以更佳的角度和速率通过弯道,但事实上仍不如一套机械限滑差速器的效果更直接。并且这套系统也无法与ESC同时关闭,永远会保持开启状态。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套eTVC系统相比于限滑差速器的局限还不仅仅在于弯道,之后的直线加速测试让它彻底无用武之地。由于福克斯ST的动力输出很不线性,2000转之前无力,之后动力介入又太过粗暴,再加上没有限滑差速器的辅助,动力输出稍小则无力,输出稍大就会打滑,所以想完美起步非常困难。不过在测试过程中比没有限滑差速器更糟糕的是,转速表居然在第一次试跑时的1挡换2挡瞬间坏掉了,出现很大的正偏差,一踩油门就直接飞过红线,熄火之后卡在2250转无法回0。再启动引擎之后也无好转,第一次直线加速测试只得中止。之后把车送修,却得知放了一下午之后,转速表居然自行恢复了。于是一周之后再次测试,在第二次试跑中出现同样问题,测试再次失败。所以至此,福克斯ST的加速测试只跑出过如下的一次正式成绩:以3000转中等速率接合离合器之后待轮胎抓住路面再次以80%左右的油门行程推到红线,不收油换2挡再次拉至红线达成0-100km/h加速时间为7.0秒,这属于一次比较接近完美的起步了,当然这并非此车所能达到的最好成绩,但以这次试跑的过程来看,笔者可以很负责地预计福克斯ST的0-100km/h最快加速时间不会比7秒低太多。除此之外还要点名批评此车电子系统的工艺质量。


制动成绩也、算中规中矩,我一共测试了10次制动。福克斯ST从100km/h刹至停车的最好成绩是37.9米,整个过程中车头有轻微的抖动和跑偏,不过悬挂几何的抗点头效果设定不错。

0-100km/h的唯一一次有效成绩为7.0秒

100km/h-0的制动距离为37.9米


至此,福克斯ST的全部测试和使用感受分享完毕。综合来看,此车充分符合一款小钢炮的性能和实用性水准。在街道上,它的表现近乎完美,充满激情,只要你对于驾驶乐趣的诉求远远高于舒适性的话,它几乎可以满足你的全部需求。在赛道上,它也有一些过人之处,但总体表现还是捉襟见肘,很明显不是针对赛道研发的车型。空间和配置也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水平。比较大的缺陷就是工艺质量,还有一些瑕不掩瑜的细节有待提高。假如在中国市场引进与笔者购入的这台ST接近的配置和调校的话,笔者认为还是值得期待并购买的。虽然它并非一款完美的车,但对于一位纯粹的小钢炮玩家来说,未来的中国市场除了它还有谁能让你既能在周末带着全家人出行,又能享受车流中一边高速穿梭一边降档跟趾的乐趣呢?


笔者原计划在测试完毕后将此车随即卖掉,不过考虑到大家可能还留有诸多的问题,遂决定再保留此车一段时间供大家提问和分享未来更多的使用感受。如果大家对此车有其他方面的疑问,欢迎随时登陆笔者微博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13-3-24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fissa 发表于 2013-3-24 01:11
而且~·有一定实力~

都转来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速道米 +30 收起 理由
fissa + 30 辛苦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3-24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转还是转吧,像我们这种不爱用微博,甚至没有微博帐号的车友们,就不方便观看了~

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道友

本版积分规则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 鄂ICP备12008421号-2 )

GMT+8, 2025-1-23 04:41 , Processed in 0.0945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