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找回密码
 注册为道友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0|回复: 6

【ZT】经典的LEICA的经典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8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为道友

x
本帖最后由 今天没货 于 2010-5-8 16:55 编辑

几个常见又犀利的武器!

1.Summilux 50mm F1.4,
2.Summilux 35mm F1.4
3.Summicron 35mm F2
4.Summicron 50mm F2
5.Summicron 28mm F2

Leica头几乎各个经典,如果说最长用,又用的最经典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35和50焦段。
广角的21,24,28需要额外目镜!LEICA的M系列镜身又分为0.58 0.720.85三类,0.58更适合广角,它可以看到28MM的广角段框线,但是看不到21MM和24MM的框线,但是24MM用在这0.58的机身上也同样可以不需要外置取景器,而0.72机身的极限是28MM,如果要使用24MM的镜头必须用外置取景器,那么0.85的机身的极限就是35MM.
简单来说就是.58适合广角,.72是标准,.85适合长焦.

35和50多外扫街人文利器,50 14 和501也多用在人像摄影!
35mm 有F2和F1.4 对比35 F14和35 F2 感觉14的色彩更艳丽,焦点更不好控制!而7枚的35却是我的偏好。颜色的表现要优于35的ASPH!而除了无1.4 的光圈可比外,所有其他光圈都优于14的表现对比501和5014我个人更偏向5014!(引用网上的一句话就是5014的焦外是铅笔画出来的,501的焦外是铅棒画出来的!)

502是一个廉价的入门镜头,虽然介于500-800欧之间的价格(相对其他莱卡镜头的昂贵价格)并没有削弱他的成像质量。同样给大家带来了完美的成像,轻便的体积重量,还有一如既往的BOKEH!

在来的焦段就是75,90,135
90焦段的没看到多少片子,大概有那么几张经典的等找到多一点在贴出来放毒,75焦段又由于产量较少被收藏家收购了过去!价格狂高!!!所以片子也很少。135焦段个人认为超级难用,你说用它拍人像吧,对焦很麻烦,构图也不省心!!因为LEICA是旁轴,旁轴的取景根单反不同,它有固定的框框,框框里面是框框,分别对应相应的焦段。135大概就在这个框框最中心,也就占整个框框的几分之一了!如果大光圈对焦,难!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50/1.4 Summilux] 有两种光学设计版本,平均年产量约有2000支,因此这款Summilux镜头比我们想象的要稀有的多。最近对焦距离是40英寸,有黑色和银色。
----- 第一版 1959-1961年,银色
----- 第二版 1961-1968年,银色,改进的光学设计,编号自1844001起
----- 第三版 黑色氧化铝
----- 第四版 镜筒印有“50”
----- 第五版 1995年起内置遮光罩
----- 1997年的钛色镜,配合钛色M6而限量生产,黑色编号:11868
结构:7片5组
滤镜:E46
最小光圈:F16
最近对焦距离:70cm
尺寸:277×416mm
重量:黑色275g,钛色380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RWIN PUTS的评价: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晚期,高速标准镜头的革新就似乎停止了。原因相当简单:大多数35MM相机镜头的经典设计均是从双高斯结构的派生出来的,例如:BIOTAR镜头。在作者1998年关于新的Summilux-R 1: 1.4/50mm(II)镜头的报告中,作者提到双高斯镜头的时代仍然没有结束。不过,我们正经历一个平稳期。1980年,Mandler博士写过一本断言性的书,描述镜头艺术的审视和双高斯镜头的潜力。他的结论是,对使用35MM到90MM焦段的大部分摄影师所用的多数镜头而言,双高斯型是最合适的,并且在正常的成本和加工限制下已经不能进一不改进了。但是这设计具有固有的缺陷。极高速镜头不能被完全矫正在径向的球差,散光和场曲。这些象差致使影象细节反差低,致使位于影象区域边缘的主体轮廓柔化。光圈越大,这些效果越明显。因为象差矫正的平衡很自然地针对在大光圈时影象的质量, 所以改进大光圈的表现已经是很时髦了。此外,焦点漂移能降低整个影象的质量!
这些局限使得在双高斯设计的基础上创造一个真正杰出的高速镜头成了一个迷。而事实上,大光圈镜头的发展停止在大约1980年。在使用八枚镜片的情况下,其发展的潜力已经枯竭了。玻璃的选择,特别是现代玻璃类型的采用或许有好处,但是不足以造成飞跃性的发展。佳能FD1:2/55MM飞球面设计说明了这个事实,可是由于使用八枚镜片,含一个非球面和一个浮动镜片,它非常笨重和难以忍受地昂贵。全开光圈的清晰度让影象模糊柔化,这是所有及高速镜头在最大光圈的时候所表现的特性。如果你严格观察所得的影象,你会有一个你失焦的印象。无论全开光圈得到的影象多么好,当收小到F2或F/2。8的时影象质量总会有明显提高。影象似乎突然聚焦而具有高对比度。
老实说,应该注意到大多数的高速镜头使用者不会经常使用大光圈,而使用的时候,在大光圈下的光学品质也不是摄影师最关心的。
在近几年中,我们看到只有两款新的设计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显著的进步:1998年出的莱卡Summilux-R 1:1.4/50mm (II) 和 the Voigtländer Nokton 1:1.5/50mm Asph(为BESSA和LEICA相机配的)。
新的Summilux-R 1:1.4/50mm(II)在收缩光圈时的表现显示了非常大的改善,做了较高水平的二次光谱矫正并减少了散光和场曲。那一块中央厚的镜片(在光圈后面的)起到一个象场平整的作用。在较大光圈的时锐利的表现也被改善了,特别是在影象的中央区域。全开光圈总的表现并不遵循上面描述的那样,而高反差影象可望从F/2开始得到。从F/2。8开始,画质比Summicron- R.2/50mm所得到的还好。全开光圈时的Summicron-R非凡地避免了旋光,明亮光源周围的闪烁和二次反射影象。
Voigtländer Nokton 1:1.5/50mmAsph具有经典的双高斯结果,拥有六枚镜片和在最后一枚镜片上的两个非球面。这颗镜头显示出改善了在收缩光圈后边缘区域的表现,并在全开光圈时具有一定的反差。在F/3。5时,具有优秀的表现。在更大的光圈时,旋光和总的反差倾向中等。微小细节的清晰度自然而然属于柔和一类了,但是相当一致地表现在在大部分影象区域内。散光和场曲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现在来说说莱卡Summilux-M1:1.4/50mm,设计于1962年,参照经典系列的设计,具有七枚镜片和一个在第二和第三镜片之间的空气透镜。这颗镜头具有良好的全开光圈反差,但是在边缘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散光和一些场曲。中央区域的清晰度很好,甚至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但是在收小光圈时边缘区域的微小细节反差低。打算用这镜头的是那些用高速胶卷的报道记实摄影师(例如用KODAK TRI-X,较粗的颗粒不会对轮廓反差有好处,还会抑制真实微小细节的再现。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差与解象度

有一个关于执着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人要为高反差或高解象度而优化镜头。在这个定论中有一个确定的真理,但是人们不得不了解这个事实。这个选择只与具有大量球差的系统有关。在这种情形下,从物空间里一点发出的光线不会在象空间里汇聚成一点,但是这束光线会形成一个根光管,汇聚在光轴上的某一个位置,在这里光关的中间较窄,然后开始变宽。显然最窄时的位置具有最好的反差,但是这并不是焦平面的位置。在胶片平面附近,我们会发现一束更宽的光线,但是更分散,在这里我们发现了最高解象度的位置。过去,高速镜头有大量的球差,于是设计师可以选择后焦距以便焦平面位于最好的解象度或最好反差的位置。可是,在两种选择之间的差别在实际中是很小的。现在所有的莱卡镜头都具有很小少量的球差,于是这选择就没什么关联了:所有镜头自动具有了高反差和高解象度。

首次基本脱离双高斯设计发生在**年设计的Summilux-M 1:1.4/35mmAsph中。在专利文献(#5.161.060)里,设计师们强调了这样呀个事实,新的设计明显地提高了镜头在边缘区域里的表现。他们也注明了非球面的使用必须和整个设计紧密结合,并且必须是基本规格的一部分。这里,我们了解Kölsch先生的设计原理,你需要懂得镜头的基本问题,以便发现一个明智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一个镜头呈现出散光,那么让计算机去找解决方案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首先去从理论上了解为什么这个散光会发生,哪些镜片表面对其大小有影响,什么是最好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这个为设计找到最好而最简单的途径是所有现代莱卡镜头的基础。更好的办法是在许多镜头目录里找到具有所需特性的特殊镜片式样。并且了解它对解决设计方案所面临问题的潜力,然后使用用两块分离的镜片(他们组合的能力也会提供一个解决方案)。

当作者在2000年与莱卡设计师讨论光学设计的未来趋势的时候,自然的提问是未来的M系1.4/50镜头设计是否会起源于Summilux-M1.4/35ASPH。得到的回答是有可能,但是不会这么快。Summilux设计用在1.4/50mm镜头上会让镜头变得很大,而且需要的公差在连续生产中也不可能保证。两年后,具有八枚镜片的光学单元和一些特异玻璃类型出现了,并在论文中报道出突破性的表现。在那个时刻,它还不可能生产,因为机械问题还没解决,镜头的尺寸仍然是一个处理的障碍。很明显,这个新的镜头应该象现在的Summilux-M1.4/50mm一样紧凑。可是设计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新镜头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高速标准镜头,一个真正的莱卡在这领域里的能力的展示。为了这个目标,这个镜头需要在焦点附近满足上面的一般要求,而且好需要一个浮动元件。我们知道一个镜头只能对某一距离进行优化。这个距离一般是无穷远或1000倍焦距离。但是即使在100倍焦距的距离处(在这种情况下是五米)镜头的表现也不会跌落到可探测的水平。但是在近距离和更大的光圈时,设计师开始看到反差下降和一层轻微的薄雾,这似乎减少了影象的清晰。由于球差、象散和场曲的存在,高速镜头更倾向于这种效果。如果你不是专业的光学设计师,那么会有许多现象你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却是设计师的恶梦。一个镜头的表现可以完全描述在入瞳和出瞳的象差分布中。畸变和球差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改善了其中一个就劣化了另外一个。但是,近距离的表现要求无畸变并演绎出一个锐利的影象。对于设计师来说,这是一个要求严格的任务。

所有任务最多的需求是小尺寸和优秀影象的结合。我现在认真设计镜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开始理解光学设计师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现代光学设计软件极其能干,你可以要求软件为某一个性能要求找到最好的设计,做出玻璃式样的选择。但是不知变通的优化程序会创造一个体积大的镜头,而一旦你限制镜头的物理尺寸,那么镜头的性能会极大的下降,你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于是只有一个选择:手动调节并慢慢处理成一个可用的设计。作为摄影师,我们很公平地有一个简单的需求:小镜头但上等的性能。但是当我们不知道一点把大小和性能结合是多么困难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去欣赏设计师周全的设计成就的。如果体积硕大,新的Summilux-M 1:1.4/50mm ASPH不过是杰出的好镜头, 而当你认识到它的实际尺寸时,它就风光无限了。

在以前的Summilux-M相同的空间里增加一个浮动元件被认为是一个机械工程成就。这里的任务是双重的:寻找机械解决方案(为配合零件寻找倾斜和锣纹的正确规格:你需要结合精度和光滑度),寻找一个能一致加工的方案。在过去,原型阶段是一个发现镜头是否能完全按照规格加工出来的平台。但是这完全取绝于制造部门发现以有效成本制造和装配的方法。在过去这并不是总有效的。在系列加工中许多镜头不得不改变,以适应装配阶段的局限。著名的木锤被看成是装配阶段的超级手艺的象征,这是一个原型阶段对不足之处的补救手段。如今在莱卡光学设计部门内部的途径是从系列生产那里订购在原型阶段使用过的部件。于是,他们适应真实的生产公差,没有其它的办法。这是一个最明智的途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原型阶段和系列生产开始的时间会很短。正常的,从原型到系列生产莱卡要花不短的时间,在过去延误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现在不行了,新的发展加快了步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测试
让我们清晰诚实的认识到:一个F1.4的镜头全开光圈的时候不可能表现出与那个最好的F1.2镜头在F/2时一样的性能。象差及附加象差(第五次和第七次)不允许这个水平的质量。特别的,径向球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误差。也就是说,作者不得不注明,新的. Summilux-M1:1.4/50mm ASPH在F1。4的表现是非常非常接近那个最好的F1.2镜头在F/2时的性能。

在全开光圈的时候,总的反差高,但是整个象场有一点偏软。象散被很好地控制着,而象场很平坦,这使影响范围内的的边缘区域里的影像质量有明显提高。在小亮点和特别的高光处, 可探测到存在少量的慧差。但是,比前一设计(SUMMILUX-M 50mmf/1.4)少了很多。作者测试所用胶卷是FUJI PROVIA100F和400F。新SUMMILUX的色彩演绎是相当杰出的。特别在暗淡光线区域内,其色彩是明亮干净而饱和的。对其它高速镜头而言,在暗淡光线下的色彩似乎象曝光不足而且平淡。他们缺乏明亮光照时的艳丽。在此,新SUMMILUX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准。由于具有优秀的再现高光和明亮表面反射的能力,这颗镜头的影象具有惟妙惟肖的三维效果,这加强了影象的生动性。

抗眩光能力杰出, 甚至比Noctilux 和Summicron还好。几乎不可能产生二次反射,即使在成象范围内存在光源或更糟的情况,除了照亮镜头的前表面,也不过表现在影像区域之外。在前面的情形中,你可以看见边缘区域里的灯的轮廓被损坏,当然以这样的光圈和前镜片口径没有拿个镜头可以完全避免闪烁和眩光的笼罩,但是对于多数应用这颗镜头几乎没有眩光。你这样来证实一下:找一个在场景中突出的很明亮的窗户,摆上一些小物品,然后拍下来。通常,在照片上这些物品是残缺而过分暗淡的;但是如果用Summilux ASPH,就会的到形状完整色彩真实的照片, 这是真是最非凡的表现!
极细微细节的清晰度是相当重要好的,但是还有微弱的边缘模糊。在夜晚的场景中,影象保持了反差,小物体的轮廓清晰再现。可是反差很微小的物体纹理在影象中会丢失极细微的细节。
光圈收小到F/2会增加极细微细节的锐度,而从此刻开始新的 Summilux 就领先于Summicron-M2/50mm。从F1。4到F/2的象质提升不是很明显的,这不象其它高速镜头表现得那么明显。很容易推论,在更小的光圈得到的影象质量也可以在F1。4得到。在这方面来看,这是第一只你不用因为使用高速镜头而妥协象质的镜头,新Summilux在整个影象范围内都具有优秀的质量,极细微细节能清晰而锐利地再现。
在F2。8, 极细微细节的微反差被加强了, 因为此时的高次象差(残留误差非常小)的影响已经被抵消了。从此到F/8, 影象质量极其高, 可以和最好的莱卡镜头相提并论(如:24,90和135)。在较小光圈下的反差下降通常由光的衍射引起。在论文里,渐晕在全开光圈到收小两挡光圈都高, 但是实际上暗角并不明显,这表明渐晕不是问题。畸变是可见的, 但是对大多数场景没什么关系, 除非你做复制。
其中的浮动元件改善了近焦范围内的象质。使用高速镜头时,影象质量下降通常会发生在被拍摄主体位于三米以内。浮动元件在有限的程度上为此做了相当有效的矫正。当你在0。7米到1米的近距离时,浮动元件能够对影象质量做不少改善,但是在较大的光圈时,我们得到的影象变柔。在这个聚焦范围内为了得到最好的影象质量,我们需要把光圈收小到F/5。6或更小。我们不能够想象因为有了浮动元件,我们就有了一个能力巨大的高速镜头。我们应该停留在需求的现实中。浮动元件所起到的作用是, 明显改善影象边缘区域象质,提高在1米到3米的范围内聚焦时的影象反差(较大光圈表现在该镜头的优化位置中)。
关于这颗镜头,散焦迷们会有一种复杂的感觉。在近焦范围,并且在前景和背景都接近聚焦平面的时候,离焦的变化是平缓的。但是当主体和前后景的距离增加时,离焦的景物会失掉形状和构成。特别当离焦区域逆光的时候,其影象的形状会变的粗制滥造。这样的表现起因于象散和场曲的廉价矫正。如果仔细选择全开光圈时的背景, 你能够拍到非常有趣而自然的肖像。
————————————————————————————————————
新Summilux-M 1:1.4/50mmASPH是莱卡系列镜头中最好的高速通用镜头。它的全开光圈表现非常杰出(在一些方面,如:眩光,甚至比Sumicron atf/2还好)。收小光圈后,它比Summicron2/50mm.更好。它可以被用作通用标准镜头;在所有光圈下,在整个影象区域内,它都能在对影象不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使用。如果你想为你的M系相机只配一个镜头的话,这个镜头应该是基本选择。作者还有感到,50MM焦距的镜头不仅是M系相机最好的单镜头配置(作者是老款M3使用者,以50。90和135MM为基本配置),而且还能提供广泛的拍摄机会。手感相当滑顺,而其大小很好地班配相机,手指调节适合广泛的使用者。旋转指扣允许一根手指快速地聚焦,而长焦镜头的钩有一个锁以防止以外的滑动。这是很好但不必需。聚焦部件滑顺才是最重要的。使用原型镜头,你能注意到一些粗糙斑点,但是在批量生产的镜头中,这些都没有了。成品具有很高的标准,光圈转动的挡位质量与其它镜头相当。
这颗镜头具有首屈一指的光学品质,是光学和机械工程精确控制的成就。它甚至对影象再现和暗淡光线下色彩演绎增加了新的诠注。
前一版的Summilux-M在各个方面显然过时了。Nokton在老Summilux-M,基础上有所改进,但是除了价格的因素这也不足于与Summilux-M 1:1.4/50mmASPH认真较量。最有趣的是与现在的Summicron-M.比较。Summicron近摄性能显然比新Summilux好。所以如果你不需要高速镜头的话,它仍然具有其优点。Noctilux-M是更难说的。如果你看看那实际的表现测试,你会发现Noctilux在较大光圈时无法和新的Summilux-M.相比拟。但是会有更多的主观考虑。Summilux演绎真实的现实,而Noctilux在影象再现中更具有梦幻和油画般的感觉。Nokton色彩演绎正在学习Summilux擅长的柔和色彩。Noctilux作品象是用厚重的铅笔画成,而该Summilux的作品用尖尖的铅笔画成。这取决于每一个摄影师的选择。作者仅仅试图从客观规律和主观的角度去描述其中的差别。
至于Elmar-M 1:2.8/50mm, 这应该是新的Summilux-M的完美伴侣:及时在全开光圈下,它也提供了优秀的近摄影象效果。它很紧凑而且具有优秀的全面表现。
作者经常遇到这样一来的问题:如果你不得不仅仅使用一个镜头,你选哪一个?在过去,答案并不容易。但是现在答案有了:Summilux-M 1:1.4/50mm ASPH.。
————————————————————————————————————————
玻璃类型
为新SUMMILUX选玻璃是很有趣的.在这颗新镜头中有一个玻璃元件,其价值比老版本的SUMMILUX中的七片玻璃元件还高.人们会问是否机械部件的加工质量降低了, 以弥补这块玻璃的成本.事实上, 在莱卡迷中有一个偏执的传说, 新一代的镜头也许光学性能超群,但是机械性能不入老一代. 新的LUMMILUX并不是这种情况,它拥有一个先进的机械机构去服务于最后一组镜片(浮动元件)的运动.总共移动量为2毫米, 但是可见的效果是5米.使用自动机械机构的原因是新的镜头应该与老的镜头价格水平相同.由于这棵包含机械机构元件的镜头元件可以被制造成高精度, 所以在装配中费成本的手工调节可以忽略用在新SUMMILUX的新型玻璃很敏感, 且难于加工. 事实上, 这玻璃很软, 难于在毫微米级被加工成光滑表面.捕这玻璃也对空气敏感,抛光后不能在空气中放上超过一小时.加工过程要适用于这一需求, 玻璃会在最后的加工后立即镀膜.这也意味着需要很好而且很薄的镀层.事实上,新的莱卡冷镀膜处理被应用在这里一种新型玻璃有一个有趣的故事.LEITZ的玻璃原料实验室过去是多产而具有创造性的, 生产出许多特种玻璃类型.但是这个实验室是一个研究机构,而不生产工厂.当玻璃的需求达到一个稳定量时,LEITZ不得不劝说玻璃制造厂商选用在它们目录中的玻璃.SCHOTT过去经常是这些生意的伙火者.后来, CORNING取代了这一角色, 它几乎成了LEITZ玻璃的主要供应商. 但是CORNING公司已经停止制造LEITZ玻璃了.但是莱卡需要那些由LEITZ实验室配方的特种玻璃,以便得到所需的光学品质.莱卡接触了SCHOTT, 而他们同意了生产那特种玻璃.它可以在正规的SCHOTT目录中找到了.
有趣的是, 几乎莱卡所使用的每一片镜片都是ECO玻璃或无铅玻璃. 从老玻璃类型转换到新的ECO玻璃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为了保持所需的影象品质而做的重新配方.在日常*作中这个变化是不重要的, 因为每人会注意到其变化如果你看一看这颗镜头的图纸,你会注意到后部的直径并不是很大,其实比50/2还小.因此,第一片镜片需要高折射率以足够弯曲入射光线从而通过后面的光阑.镜头第二和三镜片矫正色差,也担负矫正象场平整的任务.颜色的矫正是优秀的,但是不是APO级(复消色差).一些红和绿色的干涉可以在高倍放大的时候看到.第四片元件(非球面)正是为了矫正第五次球差(在水平方向的歪斜球面).第五和六镜片让光线几乎水平地入射到最后一组镜片.这是使最后一组成为浮动的需要.
有一个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为什么不用SUMMILUX 35/1.4 ASPH的原型. 那前面的凹透镜会把光线分开很大的角度以至于镜头的入瞳无法捕捉到.因此, 需要一个强汇聚镜片做为第一元件.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Summilux 35mm

◎Summlux- M35mm F1.4 共有三代:
1. Summlux-M 35mmF1.4 (1961)
2. Summlux-M 35mmF1.4 ASPH (1990)
3. Summlux-M 35mmF1.4 ASPH (1994)

◎双asph会写ASPHERICAL(1990):
单ASPH会写ASPH(1994)个人喜欢单ASPH,

◎Summilux 35/1.41961-1997年,周期长达近40年。
早期的Chrome版工艺精湛,后期的黑色版非常小巧。资料表明其结构无变化,但有人认为# 2166702以后进行了重新设计,成像质量提高。

1)Chrome版,加产,为M3设计的眼镜版。最近对焦0.66M。

2)Chrome版,加产,无眼镜版。最近对焦1M

3)黑色铝合金版,加产,镜筒上无35标示

4)黑色,加产,无35标示,无对焦锁

5)黑色,有35标示

6)钛版,配M6钛版限量销售。Summilux 35/1.4 Asph1991年至今,比前身35/1.4大50%,成像锐利。

◎1)第一版,本来作为一只限量版的镜头生产,双非球面镜,2000只。标有“Aspherical”,

2)第二版,标有“ASPH”。

◎ 从35/2 ASPH 换成35/1.4 ASPH,我觉得35/1.4 ASPH是一枝人像镜(f1.4 -- f2.0 ,70--90 cm),影像扎实,但柔和悦目,当然也是很好的风景镜,小光圈及优异的色调演绎,黑白、彩色都很棒。除f1.4外,各个光圈使用,没有解像力不足的问题,但是变形与暗角倒是难以避免的。还有价钱!!

◎M35 Summilux 看上去是永远不如 Summicron sharp,但并不表示其解像度不够高,放大相时是越放越有。最大二级光圈比较 soft 是其特色,最重要是色彩是热烈的浓浓的, 绝对是以气氛取胜,与ASPH版的冷静(冷漠?)是强烈对比。我很喜欢带此镜旅游, 拍风土人物最一流!

◎第一代的Summilux-M 35/1.4在大光圈时表现非常明显的偏软,逆光时的耀光控制也不好,但是非常小巧,非常有徕卡味,这支镜头为了求小巧,在素质上就或多或少要妥协一些。

◎喜拍黑白者,优先建议35/1.4,无迫切需大光圈喜拍彩色者,35/2反而比较好。35/1.4块头稍大。

◎用过35/1.4ASPH,感觉太大太重,而且大光圈边缘成像不如35/2ASPH。35/1.4pre版特点是2以上光圈柔,但是气氛取胜,色彩偏冷一点,但很浓。

◎我推荐M35/f1.4ASPH,够锐利,且光圈大,一机一镜之最佳选择,尤其加上M7,更是得心应手!

◎35/1.4阶调柔美,35/2色彩鲜艳。

◎M 35mm f/1.4光圈全开时成像稍比asph版本来得松散,散景似有老镜特殊的螺旋效果,是支非常有味道的镜头。

◎leica的summilux一般收到2都不如sumicron全开,而且变形控制差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没货 于 2010-5-8 17:19 编辑

欧文在1997年8月就已比较全面地分析测试了3只35mm徕卡镜头的各项表现,当时是徕卡刚刚推出SUMM ICRON-M ASPH(35mm)1个月左右,详细的文章(ENGLISH)可以在www.imx.nl/pho tosite/leica/m/lenses/pages/l11879.html阅读到,我先简单摘编其中一部分,然后再补充一些个人的感受。

Summicron-M 1:2/35mm,以下简称A头,光学结构为7片5组,重量250克(白)/160 克(黑),自机身卡口至镜头前沿距离26mm,最大处直径52mm;Summicron-M 1:2/35mm AS PH,以下简称B头,光学结构为7组5片,含1片非球面镜片,重量340克(白)/255克(黑),自机身卡口至镜头前沿距离34.5mm,最大处直径 53mm;Summilux-M 1:1.4/35mm ASPH,以下简称C头,光学结构为9组7片,含1片非球面镜片,重量415克(白)/250(原文误,应为300左右)克(黑),自机身卡口至镜头前沿距离34.5mm,最大处直径53mm。

欧文首先对B头作了评价,他说该头具有:
1. 完美的艺术表现。重量比C头轻很多,方便进行艺术创作;
2. 全开光圈时有高的对比度和清楚的细节表现,他认为暗角现象略低于老款35/2;
3. 光圈4.0时有最佳表现。2.8-5.6均极佳,8以后轻微下降;
4. 令人惊叹的像场平面。这点可以从LEICA原厂提供的MTF曲线上读出,该头在距光轴15-18mm处的传递函数MTF值明显提升,我觉得这好象是大多数徕卡新款镜头的设计思路。
然后他对ABC三只头进行了比较:光圈2时,B头的对比度高,自中心到边缘的分辨率较高,暗角现象可见但很轻微,整个像场平面非常出色,相比起来C头的暗角轻微一些,但边缘稍柔一点,C头当光圈1.4时,暗角比B头的F2明显,整体图象分辨率中等。阳光下拍摄远景时,B头与C头在F5.6和F8时基本无差别。。。。。。
经过一大堆实验之后,欧文得出的结论是:"B头和C头是更为现代的设计,有可能好过A头。它们的差别是可见的,但必须把各自的图片摆在一起仔细比较。
B头是一只非常好的镜头,它具有徕卡镜头的特质:极高要求下的清晰图象。C头是一只保持B头的质量并将光圈延伸到F1 .4的镜头,但在最大光圈时保持这种高质量的确有些难为了设计师们。

如果你的确需要F1.4,那么C头是唯一的选择;如果F2就够了的话,那么B头是个最佳选择,它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A头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只出色的镜头,它凝聚了徕卡几十年的设计精髓。

"怎么样,这个结论够清楚吗?我的使用感受和上述结论几乎完全吻合,不过我又多试用了第一代SUMMICRON (序号:2048XXX 8片)和第一代SUMMILUX(2167XXX)但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喜好不同,我还是觉得老款镜头出的片子看起来稍微舒服一点,可能是中间层次更丰富一些,重复一遍,这只是个人喜好。

好比出色的录音师会选用自己喜欢的、具有某种个性的话筒去录音,而不会用那种频响非常平直的"测量话筒"去录音。当然有些音响发烧友喜欢用" 监听级"器材听原汁原味,而我却真的喜欢单端300B电子管功放推"雨后初晴"HL-5的醉人音色。

最后,我再讲一段历史故事,这是我多方考证后整理出来的,是史实:在早年间,徕卡有一间小型的研究所,负责研究光学玻璃和进行镜头的光学设计,当他们研发出一款玻璃后,就交给斯考特厂(ZEISS的一个子公司)生产,斯考特厂不仅生产这些玻璃,而且还把它列进自己公司的标准产品样本,不论谁花钱都可以买到这些"徕卡玻璃"。后来,徕卡停掉了有关研究工作,因为市场上有足够的"标准产品"可满足徕卡的要求,如斯考特、好雅(HOYA)、康宁等公司,但是后来那些公司逐步壮大,象徕卡需要的那些"徕卡玻璃"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而别人家也不订购价格高的"徕卡玻璃",结果是,那些公司找到LEICA说:"徕卡老哥,不好意思,您要的货没了,以后也不造了,您老看看这块料行不行?"无奈之下,徕卡现在订的玻璃是那些大批量生产的、高质量的、低色散的、标准化产品,只有一种型号为"NOCT"的玻璃还是徕卡在小批量自行生产。

这个故事导出两个结论:
1. 拥护老款镜头的人说:正宗的传统无可取代,我用的才是"真正"的徕卡;
2. 崇尚新款镜头的人说:用同样的材料能造出超乎众厂的镜头,说明先进的光学设计才是真正的"徕卡"。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M- 35/1.4 ASPH

这是徕卡相对上较早期的非球面镜(第1支是50/1.2, 第2支是35双非), 也是第一支以非研磨方式, 可量产的ASPH。相较于中生代的徕卡, 其边缘画质在细节上提升许多, 而且在大光圈时即有极佳的表现, 它同时保有中生代镜头柔细而绵密的特色,又不若最近ASPH的鲜锐度。 确是一支相当有味道, 丰富层次感, 画质一流的镜头, 特别是在阴雨天的表现, 与老镜相比更有明显的不同。

除非在很弱的光线下, 或刻意要开大光圈, 通常使用f/4, 此时的画质是最好的, 不论是黑白或彩色, 都相当令人激赏, 对于 Summilux- M- 35 ASPH 一直念念不忘....。
拍彩色, 这支绝对是首选, 拍黑白也相当出色(反差较高), 虽然有人认为他就像大了一级光圈的七枚玉(就彩色来讲是毫无疑问的), 但就拍黑白而言,二者是截然不同的, 经济上若许可,可以拥有的...。
不过因为精简器材及个人拍照习惯, 这支镜头在去年出让了, 35mm只留下了七枚玉, 就味道上个人还是比较偏好七枚, 尤其是他那无可取代的黑白影像和散景。
Summicron-M35/2.0

◎第一代5群8片,1958—,有两款,一款有眼镜供M-3机身用。

第二代4群6片,1969—4 i! B+ Q! @3 w; `5 U

第三代4群6片,1976—4 U8

第四代5群7片,1980—0

ASPH -5群7片,1997—6

德制、加制镜头上会标示

◎第一代(1958-1968)6群8枚

第二代(1969-1979)4群6枚第三代(1980-1996)5群7枚第四代(1997- )5群7枚ASPH现行版

◎1、69年以前的八枚Summicron-M

2、69-79年的六枚Summicron-M

3、79-96年的七枚pre-asph Summicron-M,但分加制和德制两款

4、现在的ASPH

◎第一代:1548001—2312750 (8枚) 1958—1969

第二代:2312751—3013600 (6枚)+ P+ s3 e6 w/ ]4 C. f! g0 T

第三代:3013601—3770929 (7枚)

第四代:3770930— (asph现售版)

◎ 推荐Summicron M 35 mm pre- ASPH (七枚玉),体型娇小轻盈,仅2.6公分 (不含UV filter及lens cap)。性能优异,拍黑白阶调丰富,细节呈现完整,拍彩色则色彩饱和,真实自然,影像清晰锐利,且用途很广,人像、风景、纪实、街拍、旅游皆宜。

◎35mm f2 ASPH解像力高,成像品质好,全开光圈时散景柔美,已经很满意了。没想到要换f1.4,不是买不起,而是我认为多花一两万元的差额拍出效果也没那么明显!

◎M35 f/2 ASPH拍彩色很锐利清楚,色彩饱和,反差略大,正片影像很有现场空气感。暗部表现很好,光线不好时反差依然不错,真的很棒,唯一一点缺点是四角变形明显。但是拍黑白不合我的喜好,反差太强了。

◎35mm/F2(197?) and 35mm/F2ASPH两镜头各有千秋,拍彩色用35mm/F2ASPH较好。

◎喜欢拍彩色的建议35mm/f2ASPH,此镜比前一代锐利且色彩饱和,f2一般环境都已够用。拍出的人物也不会过于浓艳。

◎我比较过35mm/f2,用这一代的ASPH,锐,反差大,如现代快餐文化,强调主题,讲结论不论细节。
用8枚玉拍同一场景,同样条件,结果完全不同!光往内集中,黑白两端内缩,ASPH看不到的灰调出来了,那才是相片!
我感觉leica再走现代路线,唯能以饱和、锐利作卖点(其实Zeiss不输,日镜也渐近)。
用老镜,如8枚、7枚,完全把数字、日镜远远拋开。你会明白为何花钱买leica是值得,你也不会再心猿意马。
有人选镜,选锐。我觉得,要锐,选leica是错!
有leica body,用现代镜,是可惜,典雅散景出不来。
leica老技师以磨了50年lens为傲是有道理的。

◎给我就选七枚玉、八枚玉,买新版ASPH的还不如买T3。

◎七枚玉都比ASPH好啊,如果sumicron我选择顺序8枚,七枚,ASPh,六枚。我把6枚排到最后的理由是:六枚的焦外比ASPH乱,焦内又不如ASPH利,画面显得“脏”

◎summilux一般来说在2.0成像素质都比不上sumicron全开,胜在大一级光圈啊!点比?你要1.4光圈,35/1.4pre肯定就好过七枚,你要2.0就够了,当然选35/2啊!

◎Summicron我选择顺序8枚,六枚,七枚,Asph。

◎6枚的风格和ASPH很象啊!可能这个就是当年大家不喜欢它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如果你要买ASPH,不如买个6枚吧,省钱!

◎ASPH跟6枚比显得干净通透,焦外有时候很不错!6枚跟ASPH比较优胜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价钱二是体积。

◎ 我这样排:8枚:焦外之王,最有味道,最有立体感的镜头,可惜不带眼镜的都是天价。7枚:有味道,而且不用受眼镜的困扰,小巧。35/2A:清晰,锐利,干净,就是焦外有点硬。35/1.4A:又大又重又长,不愿意带它出去,但要高素质的全开1.4光圈画质非它莫属。有人感觉它有老镜的味道,其实只不过是 2以上光圈不够35/2ASPH锐利,显得柔一点。

◎我认为2.0系列的排顺序应该是:七枚玉、八枚玉、35/2.0(A)、6枚玉我不喜欢!也不建议买。之所以这么买,不是因为8枚玉不好。只是因为8妹生产早,成色不一、 很难买到好的。建议大家买七枚玉或35/1.4(老款),但是这两个之间选择也很头疼了!

◎我个人认为M35/2A这颗镜头是日镜跟不上的风格跟品质,不论是拍黑白还是彩色都有十分爽快的调子和锐利的解析。尤其是立体感,那真是看到照片会让人觉得东西是跳出来在眼前的一样。
同意,此镜不是只有锐利而已,色彩层次和照片整体立体感都有高水平。调子的确是新镜头明快的特性。由对焦平面到模糊处是很爽快的变化,不像老镜头是渐渐变化 (糊得有味道)。喜欢玩散景的人可能比较不喜欢,但一颗镜头的价值不是只有散景。总之,35/f2ASPH做为新一代镜头,一点都不会有辱 summicron 35mm 一直以来的好名声。和之前几代的 summicron 35mm 比,性能上青出于蓝,味道则各不相同。

◎有钱买M35/F1.4,没钱买M35/F2,如喜欢35焦段,最后一定会选择M35/F1.4。

◎35/2色彩鲜艳, 35/1.4阶调柔美!

◎如果你需要1.4,就没别的方法;如果不需要,2.0是物超所值的选择!

◎如果你喜欢拍黑白照,35两镜中1.4的效果比2.0要好。喜拍黑白者,35/1.4优先建议。

◎Summicron,不论是用家或玩家都应必备。Summicron-M 有35mm和50mm,同是f2.0光圈,但各有不同质数,亦各有数代。八枚玻璃的35mm Summicron-M当是经典,但却昂贵得很,也难求。

◎六枚玻璃的35mm Summicron-M当是黑白的经典。

◎七枚的Pre-asph 35mm Summicron-M亦是一绝,尤以只生产了数年的德制办。

◎35/2 Pre-ASPH镜头=ASPH出现前的最后一个版本,或非ASPH的最后一版。

◎pre-ASPH也是绝版(停产),拍黑白照片比现行ASPH版有味道。

◎M 35mm f/2,3600xxx应该是第三代的Summicron,也就是最后一代pre-ASPH的版本。从镜头正面,如果没看到ASPH的字样,就可以确定不是ASPH版本。

◎pre-ASPH不管Summilux或是Summicron 35mm都有一个好处,就是比ASPH版本小巧,也比较便宜。

◎8枚玉是第一代的35mm f2(Summicron),生产期是1958—1969。此时是Leitz厂成功大卖M3(1954—1966)、公司稳定、技研精熟之时。

◎8枚玉是日名,镜片6群8片,有3款:螺牙、眼镜(M3无35mm框线,戴眼镜就有了)、无眼镜。

◎有眼镜的8枚玉,M6等都可用,跟一般镜完全一样平顺卡入。无眼镜8枚玉用在M3无35mm框线。

◎ 日人推崇这镜,除了它的高像力外,它的原色重现无它镜可比。很多人认为它拍BW较适,我想是因现代人较喜震憾,不愿花时间深思,这在彩色是不讨喜的,因她不抹胭脂,无法给赏者惊艳、深刻,抹掉一些灰阶,凸现主题,快餐。8枚玉典雅、柔、渐层丰富,对喜刺激的现代人不免落默。

◎喜欢新镜头的人或没用过八枚玉的影友都会觉得这镜头不值得一顾,老的设计,老的镀膜,没有asph的矫正……但个人的浅见是他的阶调实在太漂亮了。尤其拍黑白,暗部细节一览无遗,放大时都不必花太多心思去加减光。背景模糊也是一绝,看八枚玉的背景模糊照片,会有种特殊感觉,晕晕的。

◎一些m3时期的老镜,其实都有“类似”的情形,但八枚玉似乎是比较特别的。

◎德制八枚玉适合彩色,加制八枚玉适合黑白,德制的色彩鲜明,高光表现强烈,线条感明显较为强烈,可以轻易表达你心中的色彩想象,加制的色彩略为暗淡(需要仔细对比的情况下)更为内敛。

◎暗部层次极其丰富,灰的表现最为出色,是一只格调极高的镜头,二者都是由加拿大设计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差异,镀膜的差异,玻璃材料的差异所以有不同的风格。德制的表现热烈,加制的内敛。

◎我有一支16开头的加镜(有眼镜)和一支21开头的德镜(无眼镜),感觉成相都差不多。

◎ 一堆人吹捧八枚玉,奉劝诸位要买之前,先做好所有的研究,这镜头有他做得到的也有他做不到的,喜欢或是不喜欢他的影像是见人见智,如果认为说不懂得欣赏这镜头就叫做迷失在五光十色中,未免过于偏颇。同时代的M镜,有很多有类似的表现,多找找,多看看,解像力高不是件坏事,解像力低,对比低造成视觉上的错觉也是常有的事。如果要把八枚玉捧得高高在上,那徕卡永远就不要做新镜头了,反正八枚玉卯起来做,因为他已经是最高标准了。看清楚你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管是八枚玉,是Noctilux,不要人家贴几张照片,你就跟着把钞票往外丢,还有很多好镜头等着你去慢慢找出来,有机会多看看LUG,看看有没有人在那捧八枚玉的?很少。有没有想过为何人家会说八枚玉适合拍黑白?为什么?黑白和彩色的差别在那里?看的人感觉有何不同?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持续放毒:LEICA SUMMICRON 28MM F2!

28mmf/2.0的M系新鏡2001年量产。這顯然是一款原型鏡頭,事實上已經可以量產了,因為所有的光學演算和測試都已完成。當我問到為什麼這支鏡頭不上線生產時,寇許(LotharKoelsch)先生表示,他覺得新鏡頭應該有更高的性能表現。所以他們又回到草圖階段,設計了新鏡頭:SUMMICRON-M 28mm f/2.0ASPH

這支鏡頭的光學設計(fomula)相當迷人,它有SUMMILUX ASPH族譜的血統,與正統的雙高斯(Double-Gauss)設計全然迥異。雙高斯設計模式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已經被設計者推到極限而達到性能顛峰。

新SUMMILUX的設計特點是前後兩片凹透鏡與非球面設計。它可能是第一支專門為非球面應用而設計的鏡頭;逆焦式設計(Retrofocus)是踏出雙高斯設計庇蔭的另類設計途徑。新設計採用較多的鏡片提升性能,因為鏡片越多,控制參數也越多。新的SUMMICRON-M 28mmf/2.0ASPH擷取了這兩種要素:光圈之前的鏡片組是SUMMILUX前鏡組設計的強化版,而光圈之後的鏡片組則屬於逆焦式族系,同時也是ELMARIT28/2.8的衍生設計。

然而,我們不應該太強調這些,因為鏡頭設計是整體的原創性,而非一些既有元件的組合。比較貼切的說法是:新SUMMICRON是目前徠卡索姆總公司的思維中,最好的設計原則。新鏡頭非球面鏡的位置與眾不同,很可能是設計中的決定性關鍵。

操作性

這支新的28/2實在是很小巧,足以和既有的28/2.8版本相比擬。尺寸為(括弧內為f2.8版): 長度: 41mm(41.4mm),最大直徑: 53mm(53mm), 前緣直徑:49mm(48mm)。兩者濾鏡口徑都是E46。對一支速度高兩倍的鏡頭而言,這是個可觀的成就。這個設計也象徵了M系徠卡未來的設計方向:小巧,高速與高性能。舊款SUMMILUX35/1.4相對稍弱的性能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它小巧,昔日的設計人員必須在性能和體積間妥協。但現在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了。這鏡頭操作起來非常順暢,光圈環的阻力與順滑度恰到好處。用這支新SUMMICRON28拍照時,我對自己能夠如此快速對焦感到很驚喜,我必須向各位告白:我拍攝動態時幾從未沒錯失畫面。即使在光圈f/2時,28mm鏡頭的景深也是SUMMICRON 50的兩倍以上,這對街頭攝影而言,這是莫大的優勢。

性能表現

全開光圈時,這支鏡頭在畫面的大部分區域都展現出高對比與鮮銳過人的極細節(exceedingly finedetail),在像場9mm高之處開始柔化。有極輕微的散射與像場彎曲。光圈縮到2.8,中央12mm直徑範圍的區域有所改善,邊緣的微反差(microcontrast)也較為提高。然而四角的表現仍有些許柔化,極微細節表現不及中央。縮到f/4時,對比變得非常高,整個畫面除了最角落外都均衡地達到最佳的狀況。縮到f5.6時細部紋理的微反差略為下降,縮到f8以後,整體反差稍微下降。我們特別提出此點是因為我們把它視為最佳光圈值。在f5.6或更小光圈時,ELMARIT-M 2.8/28比新的SUMMICRON 28稍差些。

變形程度約略與ELMARIT28mm相當,而全開光圈時四個角落失光約2級,與ELMARIT在f/2.8時相當。一般使用時,這失光是可以忽略的:即使是正片還是不容易注意到極角落處的暗角。全開光圈在0.7公尺處的近照呈現出優異的性能與反差相當高的極細節。夜間照片在陰影處仍然維持高反差,而(當曝光正確時)亮部較細微的階調也能紀錄下來。至少正片和黑白照是如此。明亮的光源有著描繪乾淨的輪廓,顯示光暈現象有效地被消除了。彗像在這些情況無法察覺(像場中的光點)。

在白晝拍攝的場合下,耀光也抑制得很好,在強烈點光源的狀況和太陽斜射到前鏡片時皆然。當然,你的構圖也可能使得鬼影和迷朦的炫光變得明顯,但即使如此,影像仍能保持對比與某種程度的飽和。當光源射入或靠近前鏡片時,遮光罩是有必要的。我會針對這個課題另外再談。

徠卡將鏡頭前半重新設計使得遮光罩的使用更為方便,遮光罩設計也是所有廣角鏡共通的困擾。我們必須在此稱讚一下設計團隊,因為他們為遮光罩付出了額外的心力。

最佳銳利平面與模糊外緣區域(像差產生)的成像相當柔順,但焦點以外的部分(編者註:即散景)在打散細節時,略嫌不夠細緻。這是徠卡新鏡頭的典型表現,和像差校正有關。

稍微落後,特別是像場的反差。在f/2.8時SUMMICRON在像場與極細節方面再度領先ELMARIT。這個優點在較小光圈時仍未消失。所以我們或可說SUMMICRON在f/2時,已經領先f/2.8時的ELMARIT,而且保持優勢。由於ELMARIT的性能非常高,在較小光圈時的這些差異並不太大,但它的存在仍有賴聰明的用家來善加利用。 與SUMMICRON 2/35 ASPH相比較時,新的SUMMICRON2/28在極細節的清晰度部分勝出,這部份35mm反差稍稍低了點。然而SUMMICRON35在變形方面卻是贏家。35mm縮小光圈後整體顯得有點柔化,不過我們這裡說的是非常高性能表現的場合。

如果我們從高處來看M型的SUMMICRON系列,我們記得Apo-SUMMICRON-M 2/90ASPH在全面性和全開光圈時表現最好,緊跟著的是新款的SUMMICRON 2/28 ASPH。SUMMICRON 2/35ASPH相對較低些的整體反差和各光圈下的極細節描寫力使其排名第三。SUMMICRON2/50在較小光圈時仍維持其聲望,但全開光圈的表現已顯老態。即使網球名將山普拉斯也可能被年輕對手打敗

結論:

這支SUMMICRON-M 2/28 ASPH是徠卡加進現有M鏡陣營中的一支強棒。它在性能表現上比ELMARIT-M2.8/28足足領先一整級光圈。這種發展的重要性不能低估。在才不久前,這是個很平常的經驗,當比較同焦距的鏡頭時,較高速的總是比不上較不高速的,但縮光圈後,高速鏡頭會變得比較好,甚至超越,因為它的校正程度本來就比較高。客觀而言,現在我們在1:2的範疇中有這麼支鏡頭和1:2.8版本相比甚至更好。我在APO SUMMICRON-M 90mm f/2.0 ASPH看到相同的趨勢,這支鏡頭也是在全開光圈時就比優異的ELMARIT2.8/90mm更好。

現在我們能夠把2.8鏡頭的傑出性能轉移到2.0的鏡頭,這可是真正的進步。當徠卡推出某支鏡頭的後繼版本時,我們可以期待它的性能一定更上一層樓。這個進步的重要性程度足以讓我們見識到SUMMICRON級鏡頭的新典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为道友

本版积分规则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 ( 鄂ICP备12008421号-2 )

GMT+8, 2024-11-22 17:35 , Processed in 0.06640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