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四 Leica M6, 50mm/1.0 Noctilux – M Kodak Tri-X rated at E.I. 400, 光圈1.0, 快門1/60
另外有些人會認為好的散景是應該容易出現在人像鏡中,或長焦距的鏡頭如300mm/2.8,400mm/2.8,甚至是像600mm/4這樣子的大砲鏡頭。
沒錯,好的散景是比較容易出現在長焦距的鏡頭上,可是我們在觀察散景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長焦鏡因前候景壓縮後所造成的模糊美感與因長焦距鏡頭視角較小所擷取的局部背景的模糊感,有時候並不能說是真正美麗的散景。例如望遠變焦鏡頭的散景,有時比不上定焦鏡的散景來得漂亮,又像400mm,500mm,600mm,這些鏡頭它們所拍攝下的影像都是很局部的,因為這些鏡頭拍攝時的視角極小,所以當你看到主體背後的散景時,你會因為它的背景相當的局部與單純,而會覺得每一支長鏡頭的散景都是很好,所以要判斷它們是否有很好的散景常因此而造成混淆。
圖五 Leica R8, 280mm/2.8 Telyt APO (Pre - Module), Kodak Kodakchrome 64 rated at E.I. 64光圈4.0, 快門1/250
影響散景的好壞的另外還有一些重要因素,鏡頭的設計,鏡片數的多寡,定焦或變焦,以鏡頭的設計為例,前面有提及Leica 35mm/2.0 Summicron –M (Pre-ASPH)這支鏡頭被稱為散景之王,同樣地,深受許多攝影朋友所喜愛的Konica Hexar (非Hexar RF),也有著很好的散景,究其原因,Hexar的鏡頭35mm/2 Hexnon的鏡片結構設計與前述徠卡的鏡頭有頗相似之處,35mm/2 Summicron Pre-ASPH是屬於雙高斯設計的衍生,相較於其他的鏡頭設計方式,這種對稱式的鏡片排列也比較容易產生比較好的散景,所以鏡頭的設計是會影響到散景的美觀,由此或可推出因為中長焦的人像鏡(75mm ~ 100mm)多半是對稱式的衍生設計,所以他們的散景都是比較優異的。至於鏡頭中鏡片數目的多寡也會對散景發生作用,一般的變焦鏡動輒十數片鏡片結構,這種設計是對散景成像的一種挑戰,越多的鏡片會產生越多的入射光反射,甘涉的光學現像,這些現像也或多或少會對散景的形成產生不同的效果。
此外,近年來徠卡的技術有著長足的進步,擁有非球面鏡的鏡頭不斷更新出現,以M系的鏡頭為例,就有多達六支鏡頭採用此一科技 (註二),不可否認的新一代的徠卡鏡頭不論在大光圈下的解像力,色彩的飽和度,影像反差都有相當令人激賞的表現,尤其是因非球面鏡的緣故,這類鏡頭可以有效地改善球面像差,以增進影像在邊緣與角落的解析力。但是有些朋友對於老一代的鏡頭卻仍然眷戀不已,究其原因,是此類鏡頭比較有”味道”。而這類的老鏡頭卻也是有著較嚴重的球面像差,散景的形成與球面像差有著相當程度的相互關係,所以老一代的鏡頭有時也會形成較佳的散景,以人眼的結構來說,人的眼睛所接受的影像是比較類似一般的球面鏡所攝取的,因此當我們注視一般的物體時,邊角的影像也是趨於鬆散模糊的,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比喻成人眼是一個有球面像差的鏡頭,在接受一個比較模糊的影像時(假設此為一圓形主體),這個影像的中心會是有較濃的色彩,而後越到邊緣越淡,所以老一代的鏡頭也是有這樣的特質,能夠表現出較好的散景。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那這些有非球面鏡鏡頭的散景就會差嗎?不不不,我的意思不是這樣,真正的說法應該就是這句話”這類老一代的鏡頭有時也會形成較佳的散景”,不是非球面鏡沒有好散景,舉例來說,新一代的徠卡90mm/f2.0 Summicron M APO-ASPH就有相當好的散景。記住,好的散景的產生,不是只有鏡頭的設計而已,鏡頭的設計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