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发表于 2017-10-14 09:45

共同学习《如何把车开得更快》(转载)翻译连载Vol.15

Vol.15 蟹爪朝天


第三章 走向完善


第十节 高级弯道走线详解


原文翻译


刹车及进弯







A点尽量晚,在A点全力刹车,然后转向B点(需要松些刹车),越接近C(APEX 1)点时,越需要多松刹车。整个过程中,注意力始终保持在APEX 1上,看着APEX 1,想象着在APEX 1时车辆的角度。





红色是高级走向的效果,蓝色是传统走线的效果。






进弯过程中方向盘的操作量越少、操作速度越慢,就能获得越多的前轮附着力。









刹车时前轮负载加大,同时的转向会同时加大后轮负载。

弯中







APEX 1是弯中最低速度点。

在APEX 1和APEX 2之间要保持在走线上,柔和加油。为了让车保持临界状态,这一阶段没必要贴紧内侧路肩。

车辆和路肩的距离取决于APEX 1到APEX 2的距离以及路面不同区段的附着力。到达APEX 2时要让车头尽量对正出口。






传统走线的弯中最低速度是最高的,但刹车太早、加油太晚。初级和中级走线的刹车、加油不差,但转弯半径太小。高级走线中,可以保持合理的弯中最低速度。




2006法国格林皮治。

每次在180°弯中,舒马赫和阿隆索的差距都会加大。舒马赫晚刹车,于是在外侧小半径转弯过程中耗费了太多时间。转弯之后舒马赫也不能全力加速,因为弯道太长了。

出弯







在APEX 2时就可以加油出弯了。

如果车辆角度很好的话,很快就可以全油门加速了。到达APEX 2时,把视觉注意力集中在后接的直线上,尽量看得远。只用余光看外侧路肩,尽量用尽路面宽度。

练习中尽量把APEX 2提前,进弯段和弯中段的目标就是把车放在合适的APEX 2上。





“出弯速度决定圈速,要慢进弯,快出弯”这句老话值得讨论。

如果出弯快5km/h,不一定在后接的直线上就快5km/h。

空气阻力、齿比、马力这些会限制直线上的极速。在直线的后一半,5km/h的速度差会消失,时间差距也就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用传统走线时,进弯前就完成了刹车,所以进弯时只用到了轮胎横向附着力。这并没有充分利用车辆的性能。



关于原文的讨论


摩擦圆





上图是摩擦圆。

圆半径代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车辆的最大加速度。把车辆重心想象成一个小球,由于加速度的变化,小球在圆中移动。深色曲线是小球画出的重心变化轨迹。加速、减速时轨迹上下移动;转向时轨迹左右移动。

第一个圆中所画出的轨迹

在刹车点重刹车(小球快速下移),在进弯点快速松刹车同时增加方向盘角度(小球快速上移的同时左移),过APEX后快速回正方向盘(小球快速右移),出弯时快速加油(小球快速上移)。

第二个圆中所画出的轨迹

在刹车点重刹车(小球快速下移),进弯过程中慢松刹车的同时逐渐增加方向盘角度(小球画出饱满平顺的弧线向左上方移动),过APEX后逐渐减小方向盘角度的同时逐渐加大油门(小球画出饱满平顺的弧线向右上方移动)

摩擦圆是检查自己操作好坏的一个工具。

第二种轨迹好于第一种轨迹。因为饱满的轨迹说明在整个过程中使用了更多的附着力,更充分的发挥出了轮胎的性能。(出处: 中国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

补充说明

由于轮胎在水平面的四个方向上最大附着力是不同的,严格来说G-Pad不是标准的圆形。大致上如原文图片中打点出的包络形状。

Ryan 发表于 2017-10-14 10:09

套路,博大精深。

maxfree_gz 发表于 2017-10-14 12:57

很是喜欢这样的数据分析。
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信息。

记得当年Kimi的数据就让数据工程师很吃惊,进弯速度,都是小曲线,其他车手都是带尖的直线。
每一个弯都可以快一点点,整条赛道下来就很厉害了。

fissa 发表于 2017-10-14 13:47

给力!!!

Ryan 发表于 2017-10-14 13:48

maxfree_gz 发表于 2017-10-14 12:57
很是喜欢这样的数据分析。
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信息。



频繁细腻的最优化操作让每个环节更接近极限。以前看汽车电影觉得开车胜在勇气gochinway0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共同学习《如何把车开得更快》(转载)翻译连载Vol.15


速道改装车社区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自"速道性能车改装车网(http://www.chinway.com.cn)",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2007-2020 速道性能改装车网